畢竟民以食為天。劉備自能瞭解。
東澱位於濟水下流,受濟水眾多而成,又稱“溢流澱”。西澱掘鯉澱之水,從濟、澭等水流出,經東澱,與滹沱水彙流後,同入渤海。
立冬前,臨鄉一百五十萬畝水稻開端收割。
在流民營短則半月,長則月餘。營中官吏詳細登記,以宗族為單位,相互作保,編輯入冊。然後遷往容城、平曲、益昌三地。隻要在酈城、都亢、樓桑有親族者,方能遷往上述城邑。
“巨馬水於(東)平舒城北,南入於滹沱(水),而同歸於海也。”
東澱與西澱稀有條水路通連。且東澱內的一條首要河道,滹沱水與巨馬水鄙人流交彙。
萬幸天隨人願。農夫顆粒歸倉,冬雨終究落下。
田中稻花魚亦大歉收。田中稻花魚、禾鯉乾,年年歉收。食之不儘,做成魚乾、魚醬,大肆發賣。已成名產。先前老族長建言,稻花魚產自稻田,該當征稅。劉備卻直言回絕。這幾年,稻花魚季季歉收。單此一項,便支出頗豐。
忙完了稻作。農夫、牲口能夠療攝生息。嫁娶的嫁娶,攀親的攀親。而臨鄉各級官吏卻又馬不斷蹄,為安設流民高低奔波。
隻要本年新糧入倉,前年陳糧才肯拿出發賣。若本年歉收,存糧是絕對不捨得賣。
南廣陽城卻把港口伶仃建在南巨馬水南岸。全部城區卻設在北岸高坡。究其啟事,一是便於戍守。其二,劉備想在東澱,距益昌西二十五裡的武平亭,再建一座港城。是以此港建在東澱,故取名:東港城。可與南港城相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