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幡然覺悟:“時,典韋為友報仇,潛入樓桑,當街行凶。幸為關校尉所阻。乃因......”
言歸正傳。
一起疾行,天光微亮時,已抵廟門。
“這是......”繞過一群鐘乳石柱,忽見火光大亮。洞窟四周,燦如繁星,叢叢鐘乳,雲蒸霞蔚。居中石台,丹爐矗立。煙氣氤氳,異香撲鼻。
“莫非......”張玉蘭欲言又止。所謂“人無橫財不富”。莫非教中資財,皆取此處金沙換來。
“也罷。”張魯叮嚀道:“論道術,我遠不及你。”
話已至此,毋需多言。
石壁後冷風習習,流水潺潺。竟是一條地下暗河,川流在鐘乳洞窟之間。可謂鬼斧神工,道法天然。舉火照亮腳底,積水冇踝。水底金光閃閃,皆是金沙沉澱。
“我等竟不知,下藏流金。”張魯暗歎。
共入前堂,賓主落座。
“我欲親往一觀。”張魯當機立斷:“襄楷上天宮日久,遲恐生變。”
正因雲台山治,多為用心修道之人。不問世事。故襄楷雖已抵數月,左慈門徒纔將將得知。張魯後代,與祖師張陵、父師張衡,合稱三師。天師教眾,對其敬愛有加。然畢竟少時便隨母離教彆居,不請自來,焉敢怠慢。外罩教袍,內裹軟甲。隨老道登山不提。
張魯使了個眼色,便有親信鬼卒,繫繩墜下。舉構造盾弩,遙指深處。護張魯並張玉蘭,雙雙墜下。
恰是失落數月之平原方士襄楷。
石壁正中,暗門已開。必是張道陵所設。
側耳聆聽,沉寂無聲。舉火俯瞰,統統如常。
“守丞但說無妨。布,洗耳恭聽。”呂布抱拳。
幸虧,二十四治曆經擴建,設施完整。山穀當中,另辟地步,自給自足,清心寡慾。亦悠然得意。不欲叛出門牆,隨張角等人揭竿而起,介入天下者,皆是真道人。與世隔斷,隱居治所。知命而惜身。足可稱“道”。
趟過溪水,陣勢漸高。水流似沉上天底,不見蹤跡。
石窟不深,不過**丈。皆火把亮光,可一覽無餘。
此時雲台治,亦是山頭塢堡,守備森嚴。老道乃雲台都功,通行無阻。世人直奔後殿西北地宮。
表示身前鬼卒,稍安勿躁。張魯朗聲答曰:“五鬥米鬼主張魯,夜瞻祖師閉關之地。竟不知彆有洞天。敢問襄師,如何曉得本門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