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凡三公四府徵辟良才。多先拜為府吏。後待機會完整,再舉為朝臣。如此一來,此人便打上“某府”烙印。便是先前“恩(府)主”之翅膀。
能入輔漢大將軍幕府,何必多言。
悠遠綠洲,除西域五十五國,轉信佛教。另有西域都護府,信奉亞馬遜三柱神。立亞馬遜英魂殿,祀不熄聖火。供奉:傳奇女王希波呂忒(Hippolyta)、女**彭特西勒婭(Penthesilea)、無敵統帥墨拉尼珀( Melanippe)、暴風埃拉(Aella)、普洛托厄(Prothoe)、阿爾卡珀( Alcippe),等亞馬遜傳奇女兵士。日趨健全並完美,全部信奉體係。
話說,前東平憲王劉蒼,拜驃騎將軍,入朝輔政。“置長史掾,史員四十八,位在三公之上”,後紛繁舉為朝臣,此中不乏位列三公者。五年後,劉蒼就國,先前府吏皆棄官同返。後被劉蒼好言相勸,悉數遣歸。
遂成典故“三馬同槽(朝)”。為時人津津樂道。
三公四府中(太傅、三公、輔漢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計八府),輔漢大將軍幕府,首屈一指。天下名流,翹首以盼,然薊王少有徵辟。隻因心憂主弱臣強。自行前去金台者,另當彆論。
父子登船宮拜謝,薊王殷勤接待不提。
年初,被薊王舉為大鴻臚。位列九卿。數次大典,皆得美滿。因有威儀,接人待物,自有泱泱大國風采。深得朝堂獎飾。
旅堡,國賓館。羅馬皇後行宮。
“何人求見。”簾後魯琪拉,聲音中透著一絲慵懶。
單就西陸而言。古往今來,共同信奉,乃凝集民氣,融會民族的不二之選。
然薊王卻直接徵辟為朝臣。足見磊落公心。如此選賢任能,朝堂表裡,無可非議。
言下之意,多數是二戚相爭。
薊王如此磊落,司馬儁父子,久曆宦海,焉能不感同身受。
然薊王君臣,卻將薊國與大漢視為一體。家國同構,便是此意。列候稱“家”。時下,“家國同構”與“家國天下”大同小異。所言,便是“郡國並行,列候次減”的大漢封建體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臣等,服從。”主公之意,賈詡等人,皆足智,焉能不知。所謂“二虎相爭,必有一傷”、“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又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或有人,竊覺得:若“坐山觀虎鬥”,對薊王而言,利大於弊;然於朝而言,卻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