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官階品軼製度[第3頁/共12頁]

職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書諸司員外郎、大理司直、國子助教、城門郎、符寶郎、通事舍人、秘書郎、著作佐郎、侍太醫、諸衛羽林長史、兩京市令、下州司馬、擺佈監門校尉、親勳翊衛旅帥、上縣令

太府寺:轄京、都諸市署、左、右藏署、常平署、瓊林、大盈庫。

視流外一等:薩寶府祓祝

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書/殿中/內侍省令史、城門/符寶/夕文館令史、通事令史、尚書/門下/中書省/禦史台書令史、太常寺祝史、宮苑總監錄事、典客署典客、親勳翊衛府錄事、太史局漏刻博士、禦史台殿中令史

文散官:銀青光祿大夫

職官:太子中舍人、內常侍、中都督/上都護府司馬、中州彆駕、下府折衝都尉

5、司兵參軍事:主管武官提拔、兵甲器仗、流派鑰匙、烽候驛站;

司農寺:掌上林、太倉、鉤盾、槁官四署。上林署掌管果菜蒔植;鉤盾署掌柴炭禽畜;槁官署管糧油加工,太倉為國度糧食總管。各宮苑總監一人,從五品下,副監從六品下;九成宮監亦同之。

武散官:寧遠將軍

文散官:征事郎

文散官:文林郎

除三省六部外,還設有禦史台(監察機構)、九寺(事件機構)、五監、諸衛、諸軍。

天子和中書令共同商討政務、利用備案。備案所定的敕命原稿,在顛末門下省同意後,方能托付尚書省實施。中書為天子的權力,而門下則代表貴族的權勢,故中心當局能夠說是由貴族出身的大臣所構成的合議政體。官吏的俸給凡是分祿米和料錢,彆的,並有職分田或防閣以保持侍從仆用人之用度。彆的官僚另有一特權,即犯了流刑、徒刑時能夠官當來換刑,杖刑、笞刑則能夠付出銅錢來贖罪免刑。

從六品下:

細心究查起來會頭暈的,我當然不想讓讀者頭暈,在文章中不會決計膠葛這些,因為我寫的是收集小說而不是史誌考據。但行文中不成製止還要有觸及之處,為了便利讀者體味汗青背景,我在這裡清算了一份簡樸的質料以供參考,大師可看可不看。

內官:

官員致仕時可享用必然的報酬,據《唐會要致仕官》說,有的能夠加官一級,有的隻是換了一個官名而品秩並未竄改(致仕後,例晉一級,至宋朝才成為軌製)。在經濟報酬方麵,五品以上者致仕,畢生能夠享用半俸,慣例可給全俸。六品以下者,舊製前四年給半俸,天寶時令給至畢生。彆的,三品以上致仕者還享用朔望聽朝參,其班列在本品現任官之上,以表尊崇。這些軌製和規定對於鼓勵官員退休是有必然感化的。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