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寒炎聽了立即覺悟,道:“哦,本來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哈哈!有才!”
三人又拐進花塔街,隻見路邊大樹遮天蔽日,覆著一帶灰牆,這牆裡,多株榕樹映佛門,一行香霧起中庭。內裡一座高塔,突破雲霄,那塔就如花朵疊成的一根花柱,富麗壯觀,簷角都吊掛吊鐘。世人沿著灰牆行來,本來是一座大寺,牌額上大書著“六榕”兩個金字。這兩個字倒是東坡學士所書。傳聞這寺建於南朝,原名淨慧寺,在唐朝時,舍利塔祥光出現,震驚羊城百姓,信眾簇擁禮拜。厥後蘇東坡由海南貶所北歸,路經廣州,來該寺玩耍,應寺僧道琮之請為寺題字,他見寺內六株榕樹綠蔭如蓋,盤根錯節,氣勢不凡,即題“六榕”二字相贈。再到厥後,淨慧寺重修,寺僧將蘇東坡遺墨“六榕”二字,刻造一木匾吊掛於寺門之上。自此,人都稱呼淨慧寺為六榕寺。
杜沉非大笑道:“哈哈,既然是貧民,上聯冇有‘一’字,下聯冇有‘十’字,表達的是缺‘一’少‘十’,諧音就是‘缺衣少食’。”
王得八道:“我們去承平街那邊,靠近大江,那邊上九甫、下九甫,有的是裁縫鋪與棉被鋪。”
杜沉非驚奇地問道:“承平街?潭州不是也有個承平街嗎?”
大船過了永興、郴州,王得八叮嚀船隻在這裡等候,隻等采購物品安妥,在這裡裝船,便立即返回潭州。
杜沉非道:“恰是如許,二十八便是二十八宿,三十三就是三十三天。”
段寒炎大笑道:“恰是!恰是!那橫批呢?”
牛犢先聽了,在一旁嚷道:“掌櫃老子,我這兩個兄弟說你這裡缺衣少食,也冇有東西吃。那我們在你這裡住個鳥,不住你這裡了,明天走了一天,還冇吃頓好的,我可餓壞了。”
統統安排安妥,世人取陸路,又經宜章、樂昌、曲江,又過了英德府,毫髮無事,來到廣州城中。
杜沉非心中歡樂,道:“如許很好!王先生儘管去,我們三人在這城中玩耍兩天。”
王得八與那胡老闆正在停止著連續串的客氣。
段寒炎笑道:“恰是‘冇有東西,缺衣少食’,表達形象,立意實在奇巧。”
隻見路旁一塊塊空位上的大榕樹樹蔭下,矗立的祠堂牌坊前,有唱木魚戲的,有說評書的,有賣牛雜小吃的,有賣糕點甜品的,很多人圍在一起旁觀嬉鬨。也有三五成群,擺張桌子,坐在路邊喝茶的,悠然得意,興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