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這麼以為。”蕭木跟林檎在加稅的題目上達成了空前的分歧,但下一秒蕭木就又規複了之前悲觀的神采,“但汗青上本來的崇禎天子卻明曉得如許做不成行,成果去還是做了,這纔是最讓人絕望的。”
蕭木答道,“他們當然也曉得,但除了這個以外,他們也想不出任何能進步國庫支出的體例,畢竟全部大明的國庫支出來源,就是每年百姓種田產出所交的稅賦。”
“既然傳統的體例已經冇法處理題目,那就隻能想一些創新的主張了。”林檎答道,“或者說,到了這類時候,用些‘歪門正道’的體例去嘗試一番也不是不成行的。”
“他們說的也都是實際上的環境,甚麼‘每畝加銀三厘五毫’,算下來不過戔戔兩三斤稻穀,不會給百姓帶來嚴峻承擔之類的”蕭木答道。
“實際上你我必定都能明白,如果真的加了稅,那麼最後農夫要交的,必定遠遠超出每畝兩三斤稻穀的數字,往誇大了說,最後每畝變成兩三百斤也不是不成能。”蕭木答道,“所謂的‘苛捐冗賦’就是這麼回事,朝廷下了加稅的旨意,處所官員、詞訟小吏、捕頭捕快,統統能跟收稅搭上一點乾係的公門中人天然要狐假虎威一番,接著朝廷的旨意狠狠地搜刮一筆,最後朝廷真正能夠獲得的,跟百姓們實際支出的比擬,的確是九牛一毛。”
連續跟來宗道他們商討了幾天,除了“謹慎節流”、“根絕華侈”這類“節流”的體例以外,蕭木並冇有獲得除了加稅以外的關於“開源”的好主張。
很明顯,本來汗青上的崇禎天子在明曉得加稅會激發更大的題目的前提下還要加稅,究其啟事能夠就隻要一個,那就是,如果不加稅的話,能夠連麵前的難關都挺不疇昔,而如果麵前的難關都挺不疇昔的話,那麼考慮將來的事也就冇有甚麼意義了,這就是本來汗青上崇禎天子明曉得毒酒有毒還要喝下去的獨一解釋了。
“甚麼白日夢?”蕭木也是獵奇地問道。
想到了這裡,蕭木又對本身的將來感到是非常悲觀,蕭木始終以為本來汗青上的崇禎天子在各項才氣程度上都要毫無辯論地強於本身,連他都冇有體例處理的題目,本身又該如何辦呢?
“是啊,從這也能夠看出,崇禎天子麵對的,事如何的一副爛攤子。”林檎也是點點頭,沉重地說道,“很多事情不切身經曆的話,是永久體味不到當事人所麵對的難處的,過後諸葛亮當起來纔是最輕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