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康解下水袋,喝了幾口,然後持續講道:“永嘉初年,東羌校尉韓殺秦州刺史,企圖自主,張軌得知,便調派兵馬籌辦前去討伐他。出兵之前修書一封,遣人給韓校尉送信,信中言道:‘明天綱紛撓,牧守宜戮力勤王。適得雍州檄,雲卿稱兵內侮,吾董任一方,義在伐叛,武旅三萬,駱驛繼發,砍木之感,心豈可言!古之行師,天下為上,卿若單馬軍門者,當與卿共平世難也。’韓校尉得信一觀,心中驚駭張軌的威勢,亦對本身擅殺刺史的行動痛悔不已,便投降了張軌。張軌將此事奉告南陽王。南陽王大喜,遂將皇上賜給他的劍贈給了張軌,並與之言:‘自隴以西,撻伐斷割悉以相委,如此劍矣。’二年,王彌進犯洛陽,張軌派出軍隊打敗了王彌。冇過量久,又在河東擊敗劉聰。京師民氣大振,有歌謠道:‘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涼州鴟苕,寇賊消;鴟苕翩翩,怖殺人。’皇上大悅,欲進封張軌為西平郡公,張軌堅辭不受。彼時已天下大亂,各路諸侯擁兵自重,已少有服從朝廷號令者,然張軌遣使朝貢天子,卻從未斷絕。天子欣喜不已,一再降詔慰勞。及至京師淪陷,張軌派去勤王的幾員將領俱是就義。中州人紛繁迴避到涼州出亡。張軌為了安設流民,設置武興、晉興二郡收留流民。不久秦王司馬鄴進入關中,張軌便敏捷傳檄相稱中,檄文說:“主上遇險,流落賊營,普天稟崩,舉國沮喪。秦王司馬鄴資質出色聖明仁德,神機果斷以應天時。世祖之孫中,秦王今為父老。凡我大晉之人,糧食之民,占卜取卦剋期儘忠,光亮險惡同心同步。應挑選穀旦,奉尊秦王即位繼位。本日派前鋒督護宋配率步兵馬隊二萬,直抵長安,保護天子,擊退擺佈之敵。後懷帝被劉氏弑殺,秦王即位,遣使至涼州,拜張軌為侍中、太尉、涼州牧、西平公,張軌又果斷推卻。”
跟著世人的進步,路旁的氣象亦是在垂垂地竄改著。越往前走,兩旁便越有朝氣。翠綠的山野,溝壑清楚,蔥蘢的地步。偶有一兩個小小的村莊,也是雞鳴狗吠,熱烈不已。公然是如傳聞中所說的一方淨土。李延昭看著暗自讚歎。很難設想,在後代亦是以蕭瑟和火食希少的特性著稱的這片地盤,在這個期間竟然被管理的如此朝氣勃勃。固然很大程度上,關中和中原的戰亂迫使大量漢族流民遷入涼州,也為此時的繁華供應了客觀前提。但是不成否定,這片地盤的管理者定然是一個賢明的君王,不然毫不成能把采取流民與百姓的安居樂業安排的如此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