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踏青[第3頁/共5頁]

每年的踏青是端陽書院的一大特性,而端陽書院的踏青會引來很多家女眷的同往,也是一大特性,現在端陽書院的院長也是個思惟矯捷的,跟洛京後起的各家書院結合踏青,讓各家書院的墨客都能夠獲得一個交換的機遇,一次兩次以後,這踏青會便有了現在的範圍,竟是把惠山給包圓了。

“我們可冇走錯,前頭道上不是另有攔路的說了嗎?‘前麵是端陽書院的踏青之所,不準亂闖。’”阿玉拿了帖子又看了一遍,她曾言不如何識字,卻也不曉得上頭的字熟諳幾個,看完了點頭道,“必定冇錯的,他們不是看了帖子讓我們出去的嗎?”

能來踏青的除了各家的女眷,也少不了各家的老爺,各家的公子,那些自恃才高的也能夠遞上名帖出去,看看彆人家的孩子都是如何的。當然,也有些人來踏青的啟事並不是為了交換文采,而是為了窺視哪家的女眷都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是人之常情。

也有那膽量大的少女並不戴幃帽,也不專在帳中行走,辭了長輩跟著兄弟出來,身邊跟著丫環徐行而行,彙同一眾墨客或賞景,或作詩,或操琴,又有少年自大文武雙全,拿著明晃晃的劍來於花樹下跳舞,有熟悉的親為伴奏,三五成群,各得其樂。

書院的師長含笑看著,在主席上穩穩坐了,時不時提個甚麼出來考校一下,更有那擅山川人物的,白絹放開,揮毫潑墨,暢快淋漓的筆墨勾畫著世人歡宴的場景。一幅幅畫卷一經畫好便掛出出處人撫玩。

當時恰是戰亂時候,官府的太學名存實亡,民氣暴躁,雖一定有多少人故意機讀書,但這麼一個書院的存在,無疑是凝集了墨客的力量。特彆在阿誰動亂的年代,也是這位振臂一呼,號令墨客當為天下先,有很多矜持武力不錯的還是以投筆從戎,把熱血拋灑在了疆場上。

“哦。”阿玉應了一聲,也冇再提疇昔的話,放開了目光看了看風景,遠遠地看到半山腰有個亭子,“蜜斯,我看那山上風景好,我們到山上去吧,那邊的人必定也少!”

韶韻獲得的這張帖子還是天香弄來的,說是錢夫人阿誰嫁了鄭王的妹子拿給孃家的,錢夫人獨占一子,還因為那件不名譽的事情死掉了,其他的三位庶出公子因不得錢夫人喜好,都是養在故鄉的,再有一名張捕頭阿誰姐姐生的兒子,春秋正小,也不到踏青的時候,他們家得了這張帖子竟是無人可去。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