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載這是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正式遞奏疏。
武後心中一緊,倉猝也掃了一眼奏疏,然後驚奇地看著李治。
“陛下,李景初說……變更折衝府將士?”
李欽載眨眼:“刺史府能管麼?”
“能管,但輕易引發糧商的反彈,結果能夠會更嚴峻。”
唐朝的府兵或許不是後輩兵,冇有為群眾辦事的認識,但隻要朝廷下了號令,軍隊能夠完美履行的話,對幷州的百姓來講,仍不失為龐大的幫忙。
武後歎了口氣,道:“但是陛下,國庫所存糧食也不敷,客歲與百濟一戰,再加上滅倭國之戰,已破鈔了國庫幾近統統的糧食,還等著本年秋收後各地糧食充盈國庫,冇想到本年又碰到北方水災……”
她冇健忘李欽載解纜幷州之前,曾經讓寺人帶給他的話。
武後暴露幾分不天然之色。
李治思考半晌,點頭道:“不錯,能夠一試,幷州北麵有寧朔都督府,可調將士三萬餘,朕將調兵權授予景初,可許他臨機調遣。”
有現成的幾萬勞力,為何不消?大唐現在已是天下無敵,鄰國的國主們整天戰戰兢兢求神拜佛禱告大唐軍隊不要入侵,誰敢主動侵犯大唐國土?
李欽載仍然一副繁華公子的打扮,帶著幾名部曲在幷州城內閒逛。
說完嫌棄地撇了撇嘴:“這字……真的不堪入目,不堪入目啊!”
王實賦站在李欽載身邊,見李欽載的神采已有些森然之意,王實賦仍然麵無神采,看不出喜怒。
武後一笑,道:“那就撥些銀錢給景初,讓他本身想體例吧,國庫雖無糧,但官方還是有的,不過是集合在少數權貴地主手中,且看景初有冇有本領把糧食換出來施助哀鴻了。”
以是自古以來,朝廷對災區向來都是謹防死守,充滿了戒意,向來冇人敢用軍隊充當勞力去幫忙本地人度過災情。
李治興趣勃勃地翻開了奏疏,扭頭朝武後笑道:“景初可貴上一回奏疏,可得好生看看,怕是遇著甚麼難處了……”
他是被李欽載強拉出來的,李欽載說甚麼體察民情,然後幷州城的刺史和彆駕一號二號人物並肩逛了半天。
武後湊過來一看,頓時噗嗤一笑,掩嘴道:“這字……臣妾總算曉得李景初也有不如人之處了。”
忍著激烈的不適,李治還是耐煩看了下去,看完後神情頓時墮入呆怔。
城內有三十多家糧鋪,李欽載這幾日便在這些糧鋪之間來回。
如許的建議也隻要李欽載敢提出來,畢竟從千年後過來的他,比誰都清楚軍隊的首要性,特彆是在冇有任何但願的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