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萬曆年間的鐲子[第1頁/共4頁]

“這個鐲子,賣多少錢?”

徐行走在明溪口鎮的市場上,李愚留意察看著周邊的統統,尋覓著機遇。當他走到一個擺滿了各種古玩物件的地攤跟前時,不由眼睛一亮,他想到了掙錢的體例。

“5000塊?”李愚反覆了一遍孫山的報價,然後說道:“如果萬積年間的一個銀鐲子就能夠值5000塊,那我手裡有一個萬積年的金鐲子,做工比這個好,分量也比它重,你情願收嗎?”

明溪口古玩市場的買賣,普通是在節假日比較好,當時候旅客比較多,真正懂行的淘寶客反而不太幫襯,恰是騙錢的好時候。明天是淺顯的事情日,冇甚麼遊人,以是孫山也冇太存眷本身的攤子,隻是坐在一旁特長機刷著微信,和幾個紅粉知己打情罵俏。

攤主孫山是本地人,本來是個種地的農夫。這幾年,跟著官方保藏之風日盛,到滄目山中來淘換各種古玩寶貝的人越來越多,孫山便乾脆把自家的田交給鄰居去耕耘,乾起了走村串鎮收買古玩倒賣的買賣。乾了兩年,他多少摸到了一些門道,也賺了一些小錢。他贏利的體例不過乎兩種,一是用較低的代價從不懂行的村民那邊收到一些不錯的古玩,倒騰出去賣個高價;二是從其他文物估客那邊批發一些古玩假貨,以真品的代價賣給那些外來的旅客。

“哦,我想到了些其他的事情。”李愚一下子回過神來,這不是一個能夠感唸的場合,他必須粉飾居處有的情感,不然隻怕要被人當作妖怪抓起來圍觀了。他笑了笑,對孫山問道:“那麼,敢問這個鐲子賣多少錢?”

“萬曆……”孫山有些窘了,他當然曉得,這鐲子就是明朝中晚期的貨品,固然他也說不好是萬曆還是天啟年間的,但離他宣稱的唐開元年間,已經是差出了900年。麵前這少年不急不躁,一張嘴就能斷出這鐲子的年代,還真讓他想騙都無從動手了。

孫山裝出一副難堪的模樣,說道:“哎呀,這是你來問,我一看你,就感覺跟我投緣。要報太高的代價吧,有點對不起人,是不是?如許吧,這鐲子我是1萬5收上來的,你給加個2成,1萬8你拿走,我算交個朋友,如何樣?”

李愚微微地笑了。剛纔那一會,他已經察看過鎮子上的物價,一個肉包子的代價是1塊錢,而當年的代價是2文,照如許算,當年的1兩銀子,摺合明天的貨幣就是500塊錢。1萬8相稱於36兩銀子,買如許一個做工粗陋的晚明鐲子,和搶錢有何分歧?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