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獻俘[第3頁/共5頁]

梁芬說先不必考慮這些啦,既然已得實信,那就應當從速上奏天子,並且停止獻俘典禮,也好穩定天子、百官,乃至長安軍民之心。索綝麵無神采地說道:“此事天然仰仗司徒。”禮節方麵的事情,我曉得未幾,也不耐煩去管,你瞧著辦吧。

麴忠克這段時候以來,一向派人於四鄉搜掠物質,以穩固萬年之防。在他看來,裴該遲早是要放棄大荔南歸的——不是被劉曜打退,就是本身主動後撤——本來若得裴該互助,萬年可保無虞,但當日裴該北上時,本身不肯與其相見,表示出來的態度不算很好,那裴該有甚麼需求互助本身守備萬年呢?很能夠裴該率兵繞過萬年,直接返回長安去——或者東去華陰,以求與祖逖彙合——則劉曜挾克服之勢,必將前來猛攻萬年。

梁芬瞥一眼索綝,索綝用心轉過甚去不瞧他,梁芬無法,隻得對付殷嶠說:“朝廷終有定奪,卿可暫待數日。”

此前早就收回了第一封捷報,是在大荔破圍的當天早晨,裴該派部曲陶德露布傳出,高傲荔西渡上洛水,而至重泉、蓮勺,再從蓮勺經萬年、高陸、霸城而抵長安。是以起首獲得動靜的,乃是屯兵萬年的麴允,聞訊不由大吃一驚。

梁芬與荀崧等朝臣商討以後,特地停止了一場範圍昌大的獻俘典禮,百官共奉天子駕幸東郊,看徐州兵將三百名俘虜押送過來,由禁軍接辦,就在天子麵前斬殺以祭旗。隨即天子行告廟之禮——固然冇有廟——感激祖宗的護佑。

陶德分開萬年後,持續南下,一起上逢過城邑、村落,必大聲背誦旗上之語,軍民人等無不奮發。比及進了長安城,報至索綝、梁芬麵前,二人也皆駭怪。索綝還不肯信賴,想要派人前去大荔探查,但是隨即裴該的第二撥使者也趕到了。

裴該派去報捷之人,乃是部曲陶德,自從裴嶷自平州來歸後,便言此人或堪大用。為甚麼呢?因為陶德一張誠懇麵孔,說話言事固然不敷流利,層次卻很清楚,頗易取信於人。固然厥後曉得那全都是裴該預先教好了的,但作為一個半文盲,能夠背出那麼大篇文章來,大麵上不出錯,也很可貴啊。盧誌父乃至他裴文冀本人,不就是受了陶德的影響,為其言辭所“惑”,纔會千裡迢迢跑徐州來的麼?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