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代北風雲[第5頁/共5頁]

那麼為甚麼得聞什翼犍之名,裴該會有所反應呢?因為他對這個名字有印象——拓跋鮮卑極盛之時,一在猗盧,二在什翼犍;但什翼犍期間也是由盛轉衰之時,他曾在石子嶺與前秦軍對戰,大敗而向北遷徙,隨即為其子所弑,前秦趁機出兵滅代。要到什翼犍之孫拓跋珪期間,才趁著前秦內鬨複國,終究打出了北魏將近一百五十年的鼎祚。

拓跋祿官分其部為三,自居其東,在上穀郡北,毗鄰宇文部;以長兄戈壁汗的宗子猗陁統領中部,居住在代郡參合陂以北;以猗陁之弟猗盧統領西部,居住在定襄郡的盛樂。逮祿官和猗陁連續去世後,拓跋猗盧乃併合三部,其勢複強,並通過劉琨接管晉朝的代王之封,定都盛樂。

裴該聽到“什翼犍”的名字,雙眼不自發地微微一眯。

拓跋鬱律乃是拓跋弗之子,同為戈壁汗之孫,跟普根是堂兄弟。

那麼普根之母又是誰呢?恰是此番氣勢洶洶而來的這位祁氏!

實在裴該腦袋裡壓根兒就冇有“釋奴”這類詞彙,因為他本冇有蓄奴的風俗,家中奴婢,在他看來,跟本身隻是店主和打工仔的乾係,想啥時候辭職都能夠。啥,我還能把握奴婢的存亡?按事理冇錯啦,但我還真狠不起這個心來。

以是裴該直接就點名祁氏了,拓跋頭聞言更加鎮靜,從速拱手躬身:“這都是大司馬所言,小人並未曾道片言隻字……”這就即是變相承認了裴該的猜想啦。

倉猝安設好家眷,然後急渡黃河,從河西南下,半個多月後終究到達了長安城。

事定後,“女國使”便召拓跋頭來,要他南下前去洛陽、長安,去聯絡晉人,秋後夾攻幷州,並且要求晉廷承認賀傉繼位,襲爵代王。

拓跋頭聽問,麵色略顯難堪,從速垂下頭去,稟報說:“告大司馬,代王今已薨逝,我部新單於繼位,是故遣小人來……”

“則若紇那不諱,且兄弟二人皆無子嗣呢?”

拓跋頭當場就慌了——大司馬如何曉得的?莫非他能掐會算不成麼?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