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聯宗[第3頁/共5頁]

郭思道當頭就是一盆涼水澆下,說汝等休想!“汝等但知多數督所賜品,而不知朝廷授官之例,高品皆由世家做,我等豪門,入仕能得八九品,已屬可貴。因官品皆由中正品而來,中正批評操於士人之手,汝等皆不學,今雖識得幾個字,能夠通一經否?即便入評,中正亦必給下下!”

裴該聽了董彪的報告,多少有些感到不測;但細一揣摩,這些武夫既建功,複望名,更欲大其家門,蔭及子孫,也在道理當中啊。隻是欲與大族聯宗,此事甚為不易也。

——————————

董彪本來對此事並不熱情,但架不住同僚一再催促,也感覺若辦不下此事來,多少有些丟臉。再者說了,既宗子年已十二,現肄業也來不及了,則若能攀附董老先生之名,將來退隱時起步高一些,也未免不是一樁功德啊。

是以裴該承諾,能夠慢慢放開徐州的官吏任免權,讓渡一些職務給荀黨——此中最首要的,就是彭城郡守。

董彪誠懇木訥,平常少言寡語,但不怕苦、不怕累,肯一板一眼地完成上官所托付的練習任務,由此被劉夜堂看中,“厲風營”組建後,即被任命為右副督。而後跟從裴該南征北戰,頗建功勞,此番封侯之賞,他排在了名單的第十位,還算比較靠前的。

董彪乃河間人士,若按後代的分類法,屬於“富農”出身,天生高大魁偉,也練過幾天拳腳。冀州屢經烽火蔓燒以後,他存身不住,被迫攜妻帶兒,一起南逃到了長江北岸,旋為李矩李茂約招募為兵——屬於第一批徐州軍。

荀灌娘已經有身五個多月了,肚皮漸顯,並且她果如裴該所言,去洛陽把老孃接了過來。母女二人每日依偎在一起,讓裴該感覺很不便利。再加上此際也不便處理心機題目,因而經常藉口公事繁忙,宿於書齋——就讓他們孃兒倆一起睡得了。

眼看多數督撚鬚沉吟,很久不語,董彪不由有些慌了,忙道:“倘若此事難堪,便當末將未曾說過……”

於此同時,裴該固然推讓了對自家的重賞,卻以此前悍拒劉粲,以及厥後光複河東、平陽為辭,要求朝廷嘉獎行台有功之臣,一口氣給自家文武將吏,要下來二十多個侯爵。郭默、劉夜堂、甄隨以下很多大老粗都得侯爵之封,個個樂得合不攏嘴。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