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劉粲就照顧著兩顆宦寺的人頭,親身跑光臨汾去與劉曜相見,兩邊歃血為盟。劉曜這才送出了劉乂、範隆等人。劉乂哭天抹淚地抱怨劉丹道:“此皆阿叔害我也。”劉丹忸捏垂首,不能對答。倒是陳元達說了句公道話:“害殿下者,殿下本身也,本非劉公。劉公之謀固然擾亂國政,使元達不敢與聞,然若殿下毅但是決,行不延挨,又何至於此啊?”
裴該遵循承諾,讓士卒們在長安過罷了年——實在是在長安城外——便即拔營出發,浩大北上,在霸城北方沿著渭水,東指陰般和新豐。他本來還想請屯兵萬年縣的麴允過來見一麵的,瞧瞧此人究竟是何脾氣,是否能夠加以皋牢,但是麴忠克藉口抱病,婉拒了裴該的邀約。
以是他不想見裴該,特彆現在二人都為一品,麴允固然貌似略高半頭,但架不住裴該流派權貴啊,則當以何種姿勢與之相見呢?算了吧,見麵爭如不見,兩邊各司其職,不訂來往最好。
麴允為多數督,實在這個名號跟司馬睿的“都督中外諸軍事”是同一個意義,底子反覆,隻是司馬睿管不到關西,麴允也管不到關東,以是才氣臨時相安無事。但就實際上而言,華陰以西各州郡兵馬都得聽麴允的,但前此他管不了長安的索綝,也管不了秦州的司馬保,就已經很愁悶了,現在一傳聞啥,又出了個朔州都督,就在我中間兒,我仍然管不了……心下天然不懌。
首要裴該所體味的是後代汗青,而非真真正正的當世之人,汗青都是由人來締造的,常常一念之差,雖一定竄改汗青的走向,卻能加快或延緩汗青長河的流速。故此他料錯了三小我:
此中把華陰重鎮交給盧誌父,這不在裴該最後草就的奶名單上,而是臨時讓步的產品。裴該一開端想拿下弘農郡來,以便他在馮翊、北地二郡隔著渭水與祖逖相串連,但索綝對峙不允,仍然要讓梁肅在弘農郡守的位置上再做下去,顛末幾次協商,終究隻把華陰縣給讓了出來。
裴該和裴嶷等參謀細心研討了西河的水文狀況,熟諳到胡軍若逾河再來,可容雄師涉渡之處有三,自南向北彆離是:蒲阪(在司州)四周的蒲津渡,夏陽、汾陰(在司州)四周的夏陽渡,以及壺口山(在司州)四周的采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