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我亦書生[第2頁/共5頁]

裴該在新豐縣內屯紮三日,不得與麴允相會,便即持續出發,度過渭水,指向下邽。下邽縣就已經是馮翊郡所轄了,但目前還在晉室手中,至於更北方的蓮勺、重泉等縣,乃至馮翊郡治大荔,則早就已經淪落胡手啦。

劉曜天然也會提出本身的要求,能夠歸納為四點:其一,寬赦劉乂,不廢其皇太子的職位;其二,寬恕黨同劉乂的前太尉範隆和金紫光祿大夫王延,能夠罷官,不得傷命;其三,命劉丹和陳元達留在劉曜軍中,以參幕政;其四,殺靳準和王沈、宣懷等中官以謝天下。

但是劉曜曉得,兵貴神速,一旦劉粲及時率兵趕回平陽,本身的但願就不大了。叵耐劉乂老是遲延,對方越是封官許願,劉曜越是感覺這事兒不靠譜……那位皇太弟天然就更不靠譜啦。是以雄師才過黃河,屯紮在河東郡內,劉粲遣人來與劉曜構和,劉曜就自但是然地改弦易轍了。

當獲得回報,說是長安派了裴該率兵來光複馮翊、北地二郡,劉曜不由垂首沉吟起來。長史曹恂問他:“裴該墨客耳,隻因徐方偏僻,王師不及,方能苟活至今。今彼率軍來,若從祖逖,尚可一戰,唯其獨守河西,有何可懼啊?大王因何麵有難色?”

數今後,長安朝廷下詔,加裴該衛將軍——衛將軍不必再加“大”字,本即重號——命為侍中;分雍州之馮翊、北地二郡為朔州,命裴該前去光複,並刺其州而督其軍。且如裴該所薦,任陶侃為馮翊郡守,裴嶷為北地郡守,卞壼為徐州刺史,召荀崧入京參與政事。

故此裴該的進步方略,就是先取大荔,再奪郃陽、夏陽,封閉蒲津、夏陽二渡,然後在北方的梁山險要處立寨,製止胡軍從采桑津或者更北的甚麼處所渡河後一起南來。至於偏西側的幾個縣,乃至於北地郡,得著空兒再遣一營前去領受便可。

此中把華陰重鎮交給盧誌父,這不在裴該最後草就的奶名單上,而是臨時讓步的產品。裴該一開端想拿下弘農郡來,以便他在馮翊、北地二郡隔著渭水與祖逖相串連,但索綝對峙不允,仍然要讓梁肅在弘農郡守的位置上再做下去,顛末幾次協商,終究隻把華陰縣給讓了出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