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老驥伏櫪[第5頁/共5頁]

陶瞻說不當——“朝命方頒,豈有朝令夕改之理啊?還當對付一仲春,再上奏不遲。”

陶瞻道:“糧秣積聚、軍士整訓,尚須光陰,倘若籌辦不敷,大人一定便能取勝……”

想到這些,周訪又焉能不歎啊。

意義是:二位全都前程無量,但陶侃長命,周訪你就差多啦,以是將來的奇蹟畢竟比不上陶侃——人活得比你長嘛。

周訪還是望望陶瞻,沉聲道:“大司馬破胡,令尊時在軍隊,統馭全軍,經此一戰,蜚聲海內,胡虜無不聞其名而夜驚。其奇蹟若此,而我卻侷促於江南之地,為王氏兄弟所製,難以展布,豈不成歎麼?

陶瞻躊躇了一下,說:“王世將易禦,誠恐王處仲將兵來,如之何如?”

周訪由此決定:“取梁合法時也!”打算在4、蒲月間率兵自襄陽出發,經西城,沿沔水,進取漢中,以期迫降楊虎。

周訪便召半子陶瞻,及二子周撫、周光前來商討。

陶瞻等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各高傲喜,周光就說了:“如此,恰好上奏朝廷,使罷前議。”

現在獲得了周訪的確信,他真籌算去攻漢中,裴該便即命令給駐守武都的熊悌之,使其更調梁懃的羌兵,合力同心,尋機南下。

“中原未靖,而朝廷卻如王處仲所請,欲用武於巴蜀,不過是大司馬方於關中禦寇,唯恐巴賊趁機出祁山,掩襲厥後,乃欲我軍牽絆之罷了。我料關中戰事,或勝或負,皆不成久,比及年中,必有確信,則不必再圖巴蜀了。乃可遲延光陰,到時候上奏朝廷,雲軍需不敷、天時倒黴,不成遽伐巴賊,再以厚賂以遺當道諸公,則朝廷必寢伐蜀之議。”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