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入朝[第3頁/共5頁]

商討過程中,祁氏也終究派人到洛陽來了,表示此前的敵對美滿是個曲解……但願再奉華朔,受代王之封。因而華朝便封賀傉為代王、單於,同時封翳槐為高王(為賀蘭部地近高闕)、單於,但仍養在長安——你們兩家且本身打去。

二人對視一眼,崔悅從速拱手道:“大人,往昔之晉,與本日之晉,乃有六合之彆啊!往昔之晉,承天命,受魏禪,守國牧民,斯為正統;直至晉華複禪,正統乃移於華。而本日之晉,不過故晉藩王,不肯順天應人,圖謀盤據一隅罷了,豈可相提並論哪?

因而藉口西戎反叛,且焉耆、鄯善有夾攻西域長史府的跡象,上奏稱不便遽離,要求暫緩入朝。

以是就在最誌對勁滿的時候,洛陽竟然下詔命其入覲,則張成遜又豈能樂意啊?固然群臣皆諫,說:“涼州偏僻,勢難自主,自古唯有竇融。昔中朝不召,而竇融數上書求代;今中朝既召,明公又豈敢方命啊?”

也就是說,隻要安定了中原政權,則滅拓跋不難堪也。

盧誌父多次操縱王貢和裴詵的諜報渠道,派人送信到族內,煽動族人在幽州搞事,以掣肘石趙政權——此前馮鐵入涿,就多得盧氏之助。故而現在盧氏族人將出這些手劄來,送給盧諶,其意就很明白了:我等已歸華,其心不移,但願子諒你也彆跟本族背道而行動好。

盧諶與本族之間,數年內動靜不通,範陽盧氏也就此屈就於王浚的淫威,又數年,被迫拜伏於石勒陛下。直到此次返回薊縣,盧諶才得以派人到涿縣去,跟族人聯絡,族人趁機就奉上幾份手劄,都是其從侄盧誌父所書。

其次,驍騎、飛騎二軍中將近四分之一的馬隊都是涼州人,大部是昔年從北宮純、羅堯等聲援中土的,也有部分是裴該得秦州後就近招募的,無不盼望能夠衣錦榮歸——歸正羯賊已滅,比來冇啥大仗,而將來攻蜀中、江南,我們也派不上大用處——兵部卻恰好不準。

至於盧、崔等輩,那都是高門大族出身,少年時也曾領受過洛中的繁華,那又如何甘心一輩子都窩在這東北偏僻之地呢?何況都合法盛年,正欲以文章顯拔,荷中朝之任——比起參謀軍事來,他們還是更合適搞民政——早就等不及想要歸洛啦。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