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興亡續絕[第2頁/共6頁]

裴該沉吟少頃,答覆說:“弘農楊氏還則罷了,毌丘乃叛臣以後,何必用之?”

再者說了,毌丘奧本身也是晉臣嘛,也冇見司馬家再提起舊事來,說應當把這條當初的漏網之魚也一併肅除嘍……

畢竟裴子羽是自家親眷,比較可托,王貢則是舊有汙點之人,又孤懸在外,裴該對他,實在也並不如何放心。

“至於毌丘,出於媯姓,為古毌國以後,淵遠亦長,入魏後一度烜赫……”

並且他都不敢打出巴東監軍的燈號來,所投名刺上隻寫“通家故交”。

因而便問裴嶷,該如何措置楊謙恭毌丘奧二報酬好?

裴嶷拱手道:“查實楊謙,實為弘農楊氏孑遺……”

裴嶷命其與楊謙臨時等待,本身前來向裴該稟報,裴該說這般棄職失土的庸人,我們又何必理睬呢?捆綁起來,押往洛陽可也。

隨即就跟陶侃、裴嶷籌議,說既然周訪已得漢中,那武都方麵的內亂就根基消弭了,再加上仇池氐幾近儘滅,則不需求再屯紮一營兵馬在郡內——“我意將熊悌之召回長安,彆署郡尉,於本地料民為輔兵,鎮守諸縣,君等覺得如何啊?”

毌丘興仕魏為武威太守、將作大匠,因討叛胡有功,封高陽鄉侯,其子毌丘儉則一向做到鎮東將軍、揚州都督。

不管長安、洛陽,還是建康,此前確切根基上就把巴東郡給忘記了,雖未陷敵,也與彆國無殊,直到周訪伐漢、李壽取巴,裴詵彙集了火線的軍情,三天一次向裴該稟報,裴該再與裴嶷、陶侃等商討,世人才終究得知楊和毌丘二人之名。以是裴嶷見到名刺就笑啊,心說毌丘奧兵敗後不投洛陽,卻來長安,此事大是風趣……

但這話不便明白宣之於口,更不便利跟裴嶷提起——人屁股但是穩穩地坐活著族一邊的——故此裴嶷想要答覆弘農楊氏,還端出“存亡續絕”的儒家大義來,裴該是不便禁止的。何況他再一揣摩,這和李容所言,對於河東世家要“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或許也可起到異曲同工的結果。

關頭是——“我裴氏根底,終在河東,則毌丘聞喜人也,既然來投,豈可嚴拒之?”

故此他才口出“官僚”二字——周訪雖為名將,畢竟不脫成規,人無完人,豈不成歎?

裴該點頭,隨即又問:“武都縣內方經搏鬥,氐雖滅,羌心亦一定安定,倘若梁懃報命前來,則命誰繼任縣長為好呢?彼處晉戎雜處,當用了了情勢之人,方可保安。”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