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歸來歌大風[第2頁/共5頁]

數今後到達聞喜,他還在縣內多逗留了三日,趁便歸家與族人相見,並且拜祭了裴柏。隨即便在裴柏之側宴會族內長輩——聞喜縣令裴通亦侍坐——暫代族長之任的長老裴桐起家敬酒,並且賦詩一首,說:

——這蠻子,他可算是栽跟頭了!

且說甄隨敗北,退至芒水西岸,點檢士卒,十成裡去了三成,還剩四百來人。直到這時候,他才探查明白,劈麵叛胡不下五千之數,並且此中堅是屠各、匈奴的降人,起碼三五百,是很有戰役力的。

陶侃的設法,甄隨正吃癟的時候,派諸將領兵去聲援?你們是樂和了,甄隨還不得恨入骨髓啊?此於將吏間敦睦倒黴也。不如調派纔剛參軍為將不久的陶臻去,甄蠻子不成能恨到小輩頭上,最不濟,讓他恨我好了,我不在乎。

諸將紛繁向陶侃請命,要出兵去聲援甄隨——救蠻子這類多年難覓的功德兒,誰甘先人?陶侃卻隔過眾將,而隻命其侄陶臻率兩千人往援。

裴該點點頭,隨即笑道:“此非公廨,我兄弟交言,何必如此稱呼?但如昔在臨淮之時,呼我為兄可也。”

裴通拱手答道:“縣內諸事,漸已理順,最遲明春,便可不負明公所托——還請期以明歲。”

裴通暢杆朝上爬:“阿兄也知天下為天下人之天下,則為何不肯順服天下人之所望呢?”

裴該便即提示裴桐:“大人,如‘大風’之語,豈可輕出於口啊?”

裴該聽了此詩,不由略側過臉去,斜睨裴通。裴通從速把眉毛一挑,嘴巴一努,兩手攤開,那意義:哥啊,這還真不是我教的……

實在自出戰以來,這還是甄隨第一次向火線要求聲援,同時也是第一次把戰況報至長安城內——方敗之時,他怕同僚嘲笑,不敢直接上報。但是外線作戰,到處都是本方眼線,早就有人把動靜給傳歸去啦——要不然武功和鄠縣也不會出兵——長安城內諸將吏聞報,除了陶侃外,無不似憂而實喜,歸家後連酒都能多喝三杯。

裴通趁機就順著裴該的話頭,回溯舊事:“囊昔愚弟受命出使徐方,見兄於臨淮,還望兄能夠‘搖撼天下’,然今阿兄所建偉業,又何止‘搖撼’二字啊?天下之半,俱在兄之把握,假以光陰,另一半也不成逃,當儘為阿兄統統……”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