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四國誌》記錄,‘漕州之戰,乃四國戰亂之源。’
但是今晚,人們心目中巨大的新皇就將在這座還儲存著完整的赤子之心的城池裡迎娶將在他們心目中一樣巨大的皇後。統統人都曉得,這場婚禮對於全部霧烈皇族乃至全部霧烈國有多首要。它是持續霧烈皇族血脈的但願,也是持續霧烈國一百六十多年來統冶的但願。不管明天將會如何,今晚還是值得道賀的一晚。因而,行宮裡外,除了扼守周到的侍衛們,臣工、城民載歌載舞,縱情歡愉,慶賀這場非同平常的婚禮。
戰亂兩年不足,霧烈國慘遭喪國之痛,國不成國,家不立室,現在僅存廊、滄兩座城池,由左將軍席舒與侍衛長樂延帶領著兩萬餘部搏命恪守。自國君敗北後,接連登基的十位少年帝王連遭刺殺而亡,詭異古怪,又查不得因,城中軍民上高低下無不陷於驚駭。這片僅存的地盤被一片暗澹哀肅所覆蓋。蠢蠢欲動的蒼隱國軍團就駐紮在離廊城僅五日路程的寧襄關,而廊城與滄城相隔極近,誰也不曉得明天的太陽是否還會升起?
四國165年冬,皇十二子燕康繼位,霧烈國隻餘下寒山以東、寧襄關外臨海的廊、滄兩座城池,由左將軍席舒與侍衛長樂延共同率餘部兩萬餘人恪守不出,持續抵當蒼隱國來襲。
是夜,趁月黑風高,霧烈國駐邊之軍傾巢而出,由驍衛將軍姚誌親身批示,三萬鐵騎一舉度過漕江,挺進漕州城。相寧率萬餘軍士決死抵當,無法兩邊氣力差異,惡戰三日,不敵落敗。霧烈軍占據漕州,摧城毀樓,劫掠一氣。一時候,本來平和的四國互市之都烽火四起,漫天赤色。突如其來的戰役使漕州蒼存亡傷無數、惶恐不安,紛繁逃散。
四國162年玄月初,氣力刁悍的蒼隱國在曆經景、文兩朝明君管理後,由登基三年的新皇恒帝親身披掛上陣,以七年前漕州被侵為號,集結十萬精兵強將,舉國入侵霧烈國,攻城掠池,迅疾如電。至此,四國戰亂拉開帷幕。
此戰,兩邊顛末旬日交兵始,各死傷兵、將萬餘人,可謂勝負未分。兩國之兵分駐漕江兩岸,虎視眈眈,墮入僵局。
被重兵威脅,霧烈國亦不甘逞強。正在邊關巡遊的皇七子燕陌為奪回玉霞關,調得離玉霞關兩日路程的平城駐軍四萬,帶兵急馳,前去援抗,誓奪回玉霞關。因而,兩邊牴觸又起。燕陌勇猛善戰,策畫過人一籌,又及軍民同心,占儘上風,蒙薑隻得撤出玉霞關,退守漕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