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悅你所悅[第1頁/共7頁]

而在一百五十年之前,這裡還是大唐帝國臣民氣中“諸胡混亂”的西陲之地!

守仁書院是蕭氏在河西建的書院之一,各州都有一所,授以各家經學,又以儒學為主;另有巧善書院,以器利之學為主。

蕭琮淺笑道:“好。”他曉得這是mm體貼清猗,但擔憂在外人麵前被人曲解,便以他的名義行事,阿琰偶然候心機是很細緻的。

蕭勍,字文英,號師古,是大唐馳名的道學大師,人稱“師古先生”,大唐科舉書目之一的《品德經》,就是以她的《老子注》為官方注本。

四哥說:“大唐已經冇有氐人、羌人、匈奴人了,因為他們的後嗣已經完整漢化。曾經的鮮卑大部族拓跋氏、獨孤氏、慕容氏、長孫氏、尉遲氏、賀賴氏、步六孤氏都已經是我們漢姓家屬了,獨孤氏、慕容氏更是進入大唐甲姓世家之列——不是因為他們忠於大唐,世卿世祿,而是因為他們崇禮好學,風俗相化,複中原衣冠為道,以是大唐承認他們,為衣冠士族。”

但化牧為耕的胡裔們以為本身是“士農工商”中的“農”了,比“工商”職位還高,竟然叫我是“蠻橫人”,非把你揍個烏眼青不成。

蕭琰內心有這麼個恍惚的設法,不由扭頭看向四哥,俄然想問問他:阿兄,你喜好魏子靜麼?

蕭琰寂然起敬,“但是師古先生?”

四哥的道在蕭氏,但是姊姊的道,一定在蕭氏。

說話間,他們已沿著徠渠上了一片坡地,騎在頓時望去,田連著田,村連著村,門路相通,雞犬相聞,遠處草坡接天涯,羊群在山坡上徘徊,果園裡紅的黃的果子匝樹垂枝,果實累累,田裡的稻穗已作金黃。這是即將歉收的郊野,是安寧又平和的故鄉風景。

“是。”蕭琰心含崇拜的道。

“經道堂也是如此,學了滿肚子的東西,就要倒出去,不管育人也好,著書也好,研技也好,總要讓學的東西走出去,纔不會漚在肚子裡,成為肥料。”蕭勰說得風趣,讓蕭琰笑起來。

蕭勰道:“《周易》曰‘日中則昃,月盈則食’,這就是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人間事物便如易卦,過分了便要走向不及,物盛則衰。世家也是如此,占很多了,老天就會收歸去。漢末之亂就是經驗。多少世族豪強,倒在黃巾之下?”

“叔祖說的,就是文以載道,學乃至用吧?”她道。

送出西門外十幾裡,沈清猗對他二人道:“四郎,十七,不必再送。送君千裡,終須一彆,就在此彆過吧。”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