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牙兵敏捷三麵散開列成圓陣向外,取下鞍袋上的軍用擘張弩,上箭平端。
車隊往北而行,蕭琮巡軍的第一處是駐紮北境威州的威勝軍。
蕭承智馳到第一輛馬車邊,向蕭琮稟報導:“郎君,有鬍匪來襲。”
鬍匪中一聲尖厲笛音,群賊從三麵殺至。
沿途顛末大的縣城,便駐停一日,三百牙兵在城外歇營,三十五名侍戍衛著蕭琮和沈清猗的馬車進城,留宿堆棧,蕭琮和沈清猗各帶保護行動,蕭琮專門去茶酒樓聽雜談,沈清猗則去闤闠購物兼察看,要體味當場的民情,闤闠無疑是反應最直接切當的。
十數息後,兩側的騎隊已漸近,順著丘陵陣勢向這邊斜衝下來。
蕭承智和蕭琰一左一右,持刀迎了上去。
官道正火線也暴露了鬍匪的身影。
她的秋水刀向左上撩起,一式斜刀捲簾,霜色刀光後發先至。
蕭承智靠近蕭琰,低聲提示道:“對方能夠有妙手,十七郎君謹慎。”
玄色羽箭嗖嗖嗖,射得快的八秒內射出了二十四箭。
二百步。
白蘇神采一變,蕭琮和沈清猗對視一眼,神采淡定。蕭琮聲音安閒,“汝等聽軍令迎敵便是。”又叮嚀蕭承智叫近蕭琰,掀起車窗簾子叮嚀她道,“一會兒鬍匪來時,由蕭承忠、蕭承義他們對付,你待在車邊不要妄動。”
蕭琰心如靜水,隻覺那豹目鬍匪劈麵劈來的刀在她眼中卻似放慢了。
馳行出七八裡,蕭琰俄然耳朵一側。
鬍匪也舉弓朝這邊射箭。
既然是死士,專門來劫殺世子,這些人中很能夠有技擊妙手。
弩在唐朝屬於軍方管束兵器,弓箭不屬管束兵器,官方也可具有。唐軍普通利用四種弩,伏遠弩射程三百步(465米),擘張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56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10米),單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248米)。——綜合判定,某西以為這應當是最大射程,而不是有效射程(有效射傷人的間隔)。
這讓蕭承忠、蕭承義等侍衛的麵色更加凝重起來,他們都想到了兩個字:死士!
蕭琰撥馬吸了口氣,右胸呼吸微有不暢,那一拳讓她受了些內傷。
這些“鬍匪”是衝著世子來的!
馬隊和鬍匪很快衝近,刀聲錚嗚,鮮血四濺,另有飛起的斷臂。
旅帥:之前備註過,就是統領100人,大師當作連長好啦。[當代一個連100人擺佈,普通10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