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反對之聲迭起,儘是魏黨中人。
固然從萬曆末年起這個端方就已經名存實亡,但俞谘皋一事茲事體大,天啟天子決定還是遵循前律,將這個嚴峻事情放到大庭廣眾之下來辯論,製定措置之法。
薛真和郭允厚互看一眼,皆是訕訕不敢言,本日皇上的態度大出他們預感,看來皇上真的是籌算議出個子醜寅卯來,難以對付疇昔。
黃立極哈哈大笑,道:“隻怕寒心的是俞谘皋等人,而非本地百姓了。常聽人說到鄭一官等人經商閩海,劫富濟貧,與民無擾,本地百姓畏官而不畏盜,朱一馮屢有招安之意,鄭一官也數有所請,皆被俞谘皋作梗所壞。若說俞谘皋冇有罪行,隻怕閩人儘皆不平!”
天啟微微點頭,轉頭對著魏忠賢道:“大璫覺得如何?”
天啟抬眼看了看立在殿內的眾位大臣,這些人可謂是大明朝廷的決策者,既然俞谘皋一事鬨得滿城風雲,騷動不休,那麼本日便要這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拿出一個詳細的定見出來,決不能讓此事無停止地折騰下去。
養心殿內,本日六部九卿共聚一堂,乃是為了商討如何措置俞谘皋通番一事。所謂六部九卿,是指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工部、刑部各位尚書及大理寺、都察院、通政司的領袖,本來應有九人,撤除免除的吏部王紹徽尚未有人頂替外,隻要八人在此,加上參議此事的司禮監秉筆魏忠賢、閣臣黃立極一共十人。
天啟眉頭微微一皺,道:“本日之會是為了議處俞谘皋之罪,非是為了議處那些東林黨,還望諸卿正視當下,勿要再發驚人旁顧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