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文以載道[第2頁/共5頁]

說句實話,文風與時俱進、求新求變當然是文門生長的必由之路,但如此輕視複古之學,也未免有些孤倔偏執,隻求心中之所好惡,冇有客觀地對待全部題目。

隻聽得譚元春侃侃而談道:“今之時文,多學前、後七子,妄攀經義、摹擬前人、囿於工律,說甚麼‘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殊不知,這纔是停滯時文生長枸新的最大弊端地點。鄙人以為,時文當因世而變,因世而轉,世道變之,則文亦改之;所謂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隻要跟得上世道竄改而發自心靈的文章纔是好文章,才氣耐久不衰傳而彌新,不被世道所淘汰……”

譚元春見到台下群情紛繁,略微停頓了半晌,比及世人停歇下來,才持續說了下去,道,“愚覺得,時文不必摹古蹈舊,而應當立舊破新,博采眾長,正所謂‘法不前定、以筆所至為法’、‘詞不準古,以情所迫為詞’,隻要發自內心、直抒胸臆的文章才氣真正意義上的好文。而對於那些複古之文,譚某非是決計鄙薄,實在是時文複古多是染古以外相,並未深得其意,如此蹈舊臨摹,與抄襲何異?竊覺得,隻要‘引前人之精力以接先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如是罷了矣!’以是時文、詩歌、曲藝不但要靈動超脫,也應當渾厚含蓄,所謂‘厚出於靈,必保此靈心,方可讀書養氣以求其厚’,達到那種‘幽深孤峭’、‘歸於高雅’的至高之境,纔是真真正正的劣等好文。”

說到這裡,抬眼看了一下仍然群情嗡然的人群,又道,“我們官府要做的,就是製定好規章政策,好好指導他們走向正路,儘能夠地聽取他們的心聲,瞭解他們的誌願,對他們敞高興胸,包涵采取,求同存異。而不是故作傲岸,誹謗架空,肆意歪曲,更不能定下如此很多的條條框框來製約他們,所謂文以載道,如此滅文堵言的做法,何異於鼓起‘筆墨獄’,必將扼殺讀書人的原創性和主動性,使得天下文章儘成歌功頌德之諛文,單調有趣,毫無可讀之處。”

譚元春公然是大師風采,神情淡定,對著台下環手作揖以後,慷慨而言道:“諸位文林同道,譚某本日獻醜了!一家之言,還望竄改時文民風,還文壇性靈之本質,以正天下試聽!”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