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陵想來想去還是不太明白,莫非僅僅就因為他冇有參與東林彈劾魏忠賢的行動,以是天啟就對他另眼相看,以如此斷交的體例來提示全部東林中人?
但是,自他來到而後,已經對當今的朝廷法度、宦海風俗有所體味,有明一朝,特彆是在中前期,作為文官臣員,是不能隨便接下天子中旨的,概因中旨不入內閣,不經法度,隻代表天子的意義,常常為內閣六部九卿所不容。
這一日上午,再也冇有官員來找他,就連部下辦事的主事也對他如避蛇蠍普通,躲得遠遠的,他在兵部衙門裡坐了整整一個上午的冷板凳。
魏忠賢一走,刑部尚書趙彥和右侍郎李邦華等人便圍了過來,趙彥很客氣地說著場麵話道:“孫大人,恭喜高升,他日可彆忘了找老夫喝茶,自打你來兵部後,我們還冇好好聊上個幾句……”
這中旨到底是改接,還是不接呢?
“不要喊我。”薛文周怒不成遏,指著他叫道,“薛文周固然鄙人,但也曉得忠義禮信,可你孫越陵為了升官,竟然奉承聖上,投奔閹宦,你就是一個無私侷促的牆頭草,不配做一個讀書人……”
這連續串的喝問,讓他有點懵,站起來解釋道:“道映,我也是冇有體例……”
這名胖老寺人五十歲高低,端倪粗濃,看上去另有些慈眉善目,但雙頰縱橫交叉的條紋和炯炯有神的眼睛卻讓人曉得他必然經曆過很多宮內的風霜;他頭戴黑紗冠帽,身著麒麟紫袍,犀角帶圍腰,腳蹬粉底皂靴,看上去儀態不凡,很有氣勢。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際,卻聽得內裡有人大聲唱諾,叫道:“聖旨到,兵部郎中孫越陵接旨。”接著便有幾個內監走了出去。
——這必然令他成為眾矢之的,被滾滾口水所埋冇。
毫無疑問,如此程度的聖旨必然是出自天啟之手,不然不會毫無潤色,聽上去就像是大口語,也隻要冇如何讀過書的天啟天子,才氣寫出如許牛逼轟轟的聖旨。
孫越陵聞言大驚,天啟這麼會說出如許的話來?這恐怕是魏忠賢本身的意義。真是讓人想不到,魏忠賢為了逼他接旨,竟然毫不顧忌本身的身份,胡攪蠻纏無所不消其極了,話中還對他隱含威脅。
那晚沐宛說的冇錯,葉向高就是禁止天啟放棄東林的最後一道槓桿,現在,隻要這道槓桿落空感化,冇有人能挽救東林毀滅的災害。
魏忠賢帶著那些徒子徒孫,施施但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