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定好以後,兩人折了個身,去了“杏林堂”。
一句話給林掌櫃點瞭然人家不是不識貨的人,曉得此人蔘貴重著呢!再加上聽到這東西賣了是換錢治病的,心中也微有憐憫之心,便也冇有太坑林三牛:“此人蔘品相壞了,我這兒也賣不出代價,如果你品相完整的我能賣給富戶。現在這類隻能用來炮製藥材。如許,十兩銀子我收了,小哥你看如何?”
林三牛一聽這株人蔘能值個十兩銀子,話也說倒黴索了,隻能連連點頭。
林三牛牽著林清往鎮上的藥房走去。同和鎮是大明朝的一座中型小鎮,人丁不過四五千。是的,這個期間也叫大明,但是卻和林清影象中的明朝毫無乾係。這裡的汗青拐了一個彎,忽必烈並冇有建立元朝,而是被一個叫做趙明光的人叛逆勝利,一朝顛覆宋朝建立明朝,到現在已經經曆了一百多年。這些資訊也是林清在這兩個多月的學習期間旁敲側擊體味到的。
小伴計撇撇嘴,曉得這是鄉間過來趕集的泥腿子,也冇當回事,聲音有些發懶:“兩位要買點甚麼?”
林三牛的手有些顫顫巍巍的伸進書袋,將那顆被拔了鬚子的人蔘遞給林掌櫃,心提到了嗓子眼――即使看過畫像,也冇見過什物,林三牛真怕這是一個烏龍。
林三牛不是非常瞭解“虛不受補”是甚麼意義,但是一聽到荀夫子說吃了反而會抱病,頓時熄了這個心機。轉念一想,兒子說的也對,這一年二狗是身材好多了,固然還是肥胖,但是起碼不抱病了。倒不如真像二狗說的,賣了換錢,多吃點肉,娃能長得更好。
這就是讀書給林清帶來的第一個好處――不會因為年幼, 說的話都被疏忽, 就算故意幫一把家裡, 也不會有人服從他的定見。但是讀了書就分歧了, 村夫一貫對讀書人的敬佩會讓他們不知不覺間對讀過書的人講的話更加慎重對待一些。
父子兩個一合計,現在倒也是誌同道合了。
小伴計楞了一下,冇想到竟然是賣藥材的,倒也冇有使絆子,而是老誠懇實地去叫了掌櫃過來。
第一次,林清感覺本身這顆心和林三牛非常切近。能夠他不如宿世的林父學問賅博,睿智安閒,但是一顆愛子之心倒是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