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景鐸看的頭都痛了,身為縣令,想要通過年關的考成,根本是收足賦稅,高分是收很多賦稅,但是百姓家徒四壁,衣食不接,他又要如何讓他們交稅?
蕭景鐸也笑著回道:“諸位辛苦了。幾位不必管我,我隨便看看就好。”
一日,蕭景鐸又跑到田裡檢察稻子環境,他剛呈現在田壟上,一個坐在路邊歇息的老翁就看到了他,立即大聲號召:“蕭縣令,你又來了!”
朝廷來人?蕭景鐸神采嚴厲起來,立即站起家往回趕。
“不敢,承蒙吏部尚書和兩位侍郎看得起,我不敢居功。何況,縣令案和太離教之案能順利破獲,諸位功不成冇。”
這還真是一個神仙都犯難的題目。所覺得今之計,最要緊的是複興農桑。農桑這個話題從國子監開端,蕭景鐸就不竭地寫文章大書特書,議論如何生長農桑,但是等過了官才發明,那些文章隻是紙上談兵,事理誰都懂,但能不能做好是另一回事。
蕭景鐸倉促趕回縣衙,一進門就立即問道:“如何了?”
現在恰是春忙時分,地裡淨是插秧的百姓,蕭景鐸訪問了很多水田,也親身扣問了好些在田裡耕耘的農夫,這才漸漸對晉江縣的地步環境有了直觀的體味。
“阿翁,依您看,我們縣本年的稻子長勢如何?”
蕭景鐸從從八品下一舉升到正七品上, 奔騰了足足七階。
老翁這話一出口,很多人都朝這個方向看來,就連在水裡插秧的人也直起家,對蕭景鐸揮手:“蕭縣令!”
收成普通,蕭景鐸暗自感喟,看來稻子並不會因為他勤加巡查就減產,晉江縣的致富之路公然還很冗長。
主簿和縣尉等人見蕭景鐸固然升官,但並冇有盛氣淩人的架式,神采這纔好了一點:“謬讚謬讚,現在蕭縣令升遷大喜,也該搬到西院,但是陳縣令的屋子……”
秋菊一邊清算替代下來的縣丞服飾,一邊不成置信地喃喃:“這纔多久,郎君就從深青色換成淺綠色,照這個速率,大郎君豈不是很快就穿緋衣紫服了?”
蕭景鐸原地升官,晉江縣的百姓冇甚麼反應,歸正在他們看來,誰當縣令都一樣,蕭景鐸還紮眼一些,但是在縣衙其彆人眼裡,那就太酸了。
但是一樣是因為體味,蕭景鐸也悄悄憂心起來,晉江縣每年產糧不敷,不是百姓不敷辛苦,而是這裡四周環山,實在冇有多少適合的耕地。受地形限定,百姓隻能順著山勢,在陡峭些的處所搭建水田。但是如許一來,地步又遠又高,顧問起來實在不便利,很多百姓光走路就要遲誤好久,一來二去破鈔太多時候精力,如果在近一點的處所建田,又確切冇有多餘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