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劉汝國這幫人在大洋上跑了百餘個船次,送至亞州的饑民哀鴻不下萬人,鄒元標還專門給他在常勝港口修了個忠義仁善牌坊。
“先借我五十人馬報恩,將此地貴族儘數肅除,實在不可借我些兵器甲冑,我去村莊裡拉一票人馬揭竿而起,為艾蘭國主先立一旗開一勝,討他個好彩頭。”
艾蘭打愛爾蘭,英格蘭打愛爾蘭,艾蘭用愛爾蘭打英格蘭,英格蘭用愛爾蘭打艾蘭……這可真是且要亂呢。
愛爾蘭即使民風刁悍,到底英格蘭積威已久,就連那些封建大貴族都一一對女王的使者昂首帖耳,那些部落百姓那裡敢抵擋征糧,不要命了?
愛爾蘭從不貧乏勇於抵擋英格蘭的封建貴族,他們有兵有甲,被總督府逼急了便扯旗造反,但戰力不濟是一討就滅。
但這藝高膽小之人凡是都不是安於近況之輩,眼看著複國軍入艾蘭有了成果,他便也想去哪瞧瞧。
萬曆十四年,劉汝國插手在湖廣蘄州、黃梅一帶梅堂叛逆兵。
從稅官第二次來,劉汝國內心就有個更大的報恩打算,為此他還專門托蜜娘拿獵物換了些鐵,用粗鐵打了四根棒子,這棒子跟他們藏在池沼的樸刀正配。
厥後他與誌同道合的老友們冇在東洋耕過一六合,靠著地租買下三十多條大福海船,專門來回於鬆江府與常勝港,返國時為軍府押點商貨、為移民送些家書。
萬曆十六年,梅堂被明軍俘殺,劉汝國為首級,率眾至南直隸、湖廣交界的黃州、宿鬆、太湖地區,自稱順天安民王。學習《水滸》,宣稱替天行道,本身是替天大元帥。
還真彆說,在亞州放著上千畝本身的地硬是冇耕過一次的主兒,在這為酬謝彆人掄起了石鋤。
對很多人而言,東洋軍府的分地意味著他們勞苦一輩子終究等來了好運,而對劉汝國來講,大丈夫生於此世不成隻顧麵前自家生存。
不過劉汝國一向感覺耕地也好、挖泥煤也好,那裡能算得上酬謝拯救之恩呢?
還真不要了,因為客歲底,都柏林鄉間來了幾個外人。
每次臨開船,奉告人船價要銀十兩。
至於幾個月以後?幾個月以後複國軍不就返來了麼。
-
他也不像普利的老羽士那麼多纔多藝還會防治瘟疫,在他身上隻要瘟疫防治他,流落都柏林附近,隻能藏了鎧甲兵器在池沼村莊的孀婦人家落腳,一住就是四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