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待你冇有虧欠吧,如有你先說,楊某出海半年,每到一處便畫圖差人送你――你不記我好,也不必如此吧?”
“那是有礦山,但你感覺那能贍養十萬人麼?”
彆的土官還恭喜楊氏,還眼饞呢。
等了一會,李化龍纔開口,帶著點於心有愧道:“北方那有鐵礦。”
第二封信則是叱罵,天子的聖旨到了播州,要授予楊應龍新的官職,遵循播州周遭擴大十倍,準他率播州軍四千、民夫八千,軍民家眷兩萬,把楊氏轉封到新明去,做最大的宣慰都督。
僅僅差了仨月,楊應龍兩封信的語氣大不不異。
他們楊氏要有兩個總督了!
李化龍看著楊兆龍一副‘難不成還得感激你’的模樣毫不客氣地點頭,道:“地還在、固然冇播州敷裕,但另有礦山,更何況朝廷另有彆的恩賞。”
楊兆龍聽到恩賞,向椅子後靠著撇撇嘴,大明朝才立國二百年,他們楊家在播州七百年,代代兵役貢役換來數不清的恩賞,要說奇珍奇寶,親王府都比不上他們家,他們缺甚麼?
“你本身去問吧。”李化龍對楊兆龍道:“我過來可不但是給你送信的,陛下召你進京,要聽你說新明州是甚麼樣的。”
但如果讓人選,還是情願做土官,哪個流官能比得上土司繁華、能比得上土司有權?
“陛下,真是這麼說的?”楊兆龍冇理睬李兆龍故作瞭解的話,擺手道:“此後楊氏四支?”
楊兆龍在北方待了好久都冇探出礦來,可他剛帶著船隊去環島玩耍,李化龍就在新明北方的戈壁裡找到鐵礦,並且越找越多,發明龐大的礦脈,用他傳送給天子的公文,以萬人可挖掘萬年而不儘。
天子一歡暢,給他加授了正二品驃騎將軍。
李化龍將楊兆龍的神采儘收眼底,輕笑一聲道:“你輩兄弟二人皆在外洋,待你兄弟後繼有人,陛下準楊氏兩個宗子科舉入仕,一支回海內仕官;待此後次子有後,仍準宗子科舉入仕,留籍都城,楊氏在你們下一代,要分為四支了。”
李化龍麵色稍緩,循循善誘道:“這清楚是改土歸流,朝中卻有人說天子這是開疆辟土,你說鄙人不拿播州人當人,鄙人是當的,但朝中卻有人不將你們當作大明子民。”
“鄙人曉得你耿耿於懷的是甚麼,你不在乎楊氏轉封外洋,卻在乎為何不是新明東北或新明東南,東北的山林跟播州類似、東南的景象更好,但我籌算在東南設府,東北一時半會冇成心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