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碼思疑那些真正的大明帝國步兵不會撐不住夏季的野戰,他看過萬歲軍步兵在歇息時試穿他們照顧的夏季兵服與棉甲。
烏拉孜聽著董一元的話皺起眉頭:“冇帶大炮,那你們車上拖著的是甚麼東西?”
烏拉孜冇想到明軍的模樣看著挺能打,卻連這些都接受不住,顯得矯情的過分。
“我們的目標是西伯利亞汗國的都城伊斯凱爾城,如果領導說的冇錯,隻剩四百裡路,這些兵士冇需求接受非戰役減員。”董一元這麼對烏拉孜說道:“何況正主兒庫楚汗還在六百裡外集結他的軍隊,你說非戰役減員?”
“這是他們的錯,他們冇籌辦豐富的棉衣,落空都城的西伯利亞人也是如許兵戈的,不要藐視我們,他們冇題目。”
明軍這邊派出的主將是董一元,兵力則有全部朱鈺五個千戶部。
“可在最冷的夏季,大部分兵士在田野撐不住一個月,你的人是如許,我的人也是。”
“我們離得很近,讓他們在這歇息,我們隻要兩千人跟庫楚汗彙合就夠了,即便圍城時需求他們,再派騎手來召就是,三天就能趕到。”
哈薩克汗國比鄰西伯利亞,當然曉得這兒的環境與氣候,可這有甚麼體例?
這既是雄師隊進兵的中轉站,也是守勢受阻後的撤退扼守點,並且在選址上,扼守河道與門路,交通便當是建立城鎮的好去處。
“是一種名詞,摔傷、抱病、被野獸吃了,這些不是與仇敵交兵卻落空戰役才氣的傷亡,叫做非戰役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