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九章 送親[第1頁/共5頁]

舍利,佛教聖物,乃高僧大德圓寂後遺留的身材殘骸,向來為佛教中人供奉與尊敬。

母親柔嫩的胸懷,父親堅固的臂膀,是孩子最暖和的港灣,天佑涓滴不覺風雪殘虐地熟睡如初。

相傳鳩摩羅什大師在長安圓寂前曾立下誓詞,“若我所譯典範,符合佛意,願我身後,荼毗(火化)時,舌根不壞。”厥後圓寂,弟子們遵循佛禮予以火化,結果如其發誓所言,羅什大師肉身儘化,唯有舌根不爛。舍利本因為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聰明,羅什大師的舌舍利又有身前誓詞相襯,更加佛教中人敬為聖物。自公元420年,羅什大師弟子奉其遺言,將羅什大師的舌舍利奉歸涼州鳩摩羅什寺並修塔供奉,至今五百餘年香火不竭,舌舍利一向供奉塔中,為世人頂禮膜拜。

是了,非論舌舍利存在與否,但既然能被供奉至今,必定有遺留聖物存在。

動機閃過之際,倒是微微一怔。

雲海大師與魏康、孔顏伉儷對視而立,雖目光灼視魏康,卻不防將孔顏的統統神采儘收眼底,彷彿看儘天下滄桑的眼中陡現一抹驚奇,繼而想到孔顏的出身,心下已是瞭然,這便含笑的看向孔顏,目中透著賞識的美意,道:“儒、佛雖各成一家,卻有共榮共通之處。夫人出自儒學之家,本日能將鳩摩羅什大師的舍利贈送令公子,也算是一段善緣。”說到此處,忽而暴露慎重之色,帶著多少拜托之意道:“還望夫人器重。”

一張鵝蛋臉兒,盈盈的杏眸,周身透著分歧與邊塞女兒的溫婉嬌柔,而這不是李氏玉娘又是誰?

孔顏不明以是,思路追溯,卻隻聞鳩摩羅什大師遺留之物僅僅一舌舍利,而未有舍利子。然以雲海大師身份,明顯不會有所坦白,他確切已道此物乃鳩摩羅什大師荼毗所得,不由迷惑地目光望去,雲海大師卻不再多做解釋,隻退後一步扣問道:“魏施主,鳩摩羅什法師的舍利,老衲已遵信譽交出,不知可還需老衲率眾為令公子唸佛文祈福?”

但是,傳說終歸僅是傳說。

鳩摩羅什寺能享譽天下,為河西第一大佛教寺院,除此為羅什大師身前首要借居之地,還是以地供奉了羅什大師的舌舍利。

孔顏倒是沉默低頭。

孔顏低頭看著懷中午食後熟睡的兒子,心中疑雲重重。

隻見臨上丹墀的石階之上,一襲粉色才子俏生生而立。

雲海大師這一番話,先道鳩摩羅什大師出身繁華,又道其圓寂荼毗時佩帶著隨身的佛飾,如此的話――莫非那本西域雜書記錄是真,舍利子就是如此所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