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冒死,當然就要有個冒死的疆場了。
是以,東京的很多市民就在2月2日這天或自發,或是被各種報國團、報國會之類的構造拉上街頭,停止勝利大遊行了。
“海陸軍,板載!”
以是這些日子石原和土肥原兩個陸軍大馬鹿就一向在同水兵“搶買賣”。明顯是承平洋戰役,非得強詞奪理說陸軍也很首要!
而日本方麵,則一方麵和德國、意大利合作,但願加快“十七艦試”的研發和出產;另一方麵則寄但願與偷襲巴拿馬運河。
1943年2月1日,在結束了對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拜候以後,英國女王正式頒發了《寢兵聖旨》,宣佈英國正式退出同盟國陣營,並且向包含日本帝國在內的軸心諸國乞降。
“大日本帝國,板載!”
彆的,由日本水兵主導的“山號計劃”,還將是一個軸心諸國結合行動的大範圍協同作戰計劃。
並且石原另有一張特會扯淡的嘴――這大抵也是東條把他疇火線召返來當次官的啟事吧?歸正在石原莞爾一通胡扯之下,包含日本天皇裕仁在內的很多人,都認同了石原提出的“承平洋陸軍逼和論”。
石原固然特會扯淡,但是提出的論點是有事理的。按照德國方麵供應的切當諜報(通過已經乞降的英國得悉),美國人最新型的艦載機和岸基戰役機F4U、F6F和P47等等,在機能上相對零式飛機具有必然的上風。
是以德國水兵武備局已經要求福克公司和英國霍克公司合作,在一樣針對零式開辟的狂怒式戰役機的根本上開辟一款活塞式艦載機。
石原莞爾的定見就是在夏威夷群島和美國冒死!重兵戍守,然後把美國人放上島來狠狠地打!力圖一次戰役就打死他們十幾二十萬,叫美國人真正肉痛,然後纔會有麵子的戰役。
就在石原走頓時任後不久,日本帝國就獲得了一場傳聞是汗青性的勝利。
“哪有甚麼萬無一失?”石原莞爾搖點頭,“如果我們萬無一失了,美國豈不是必敗?必敗之役如何有人會打?並且,既然冇有Ki84和紫電改,我方在航空兵方麵就不及美國,那麼奇襲打算如何能夠到手?”
而要達成這一目標,那麼陸軍就應當獲得更多的軍費和資本。有了軍費和資本,陸軍才氣練習更多的軍隊,出產更多的Ki84(疾風)、97改坦克殲擊車(日本黃鼠狼)和3式輪式突擊炮(日版美洲獅)以及3式中戰車(從1942年開端研發,比汗青上有所提早)之類的“守島決鬥型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