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竟然有那麼多人想要當德國人!
蘇聯赤軍打得過嗎?
……
而利沃夫城內的烏克蘭自在邦議會也當即通過了向德國投降的決定,並且要求德國天子當即派出更多的軍隊,儘快完成對全部烏克蘭邦的占據……”
斯大林對赫魯曉夫的表態非常對勁,不過要毀滅右岸烏克蘭的各種反動派,靠赫魯曉夫一個書記也不可啊。
是以赤軍總參謀部就得出了一個看上去彷彿更加靠譜一些的結論:英法在中東擺設轟炸機是為了震懾親德的伊朗和伊拉克,同時也為了向土耳其施加壓力土耳其是德國鉻鐵礦的來源地,而鉻鐵礦則是首要的兵工質料。
“總書記同道,我以為右岸烏克蘭的反動分子最想看到的就是我們和德國開戰!”莫洛托夫思考著說,“而德國的態度目前很不明朗,如果他們對峙本來的以《佈列斯特條約》為根本處理東部邊疆題目的態度,那麼右岸烏克蘭題目就輕易處理了。”
……
這是一個非常艱钜的任務啊!
這是個題目啊!現在波屬烏克蘭自在邦歡暢的投降了德國……那麼伏羅希洛夫的赤軍現在是否要去和德國-烏克蘭聯軍作戰?看看德國人在暴打波蘭時候的表示,彷彿很不好對於!
丘吉爾點了點頭。這是當然的!蘇聯如果拿下了半個或者大半個烏克蘭自在邦,那另有甚麼來由放過波蘭?
在拉攏蘇聯參戰的題目上,烏克蘭的歸屬一向是個困難。烏克蘭太富庶也太大了,波蘭聯邦不成能放棄他們為了一個旦澤放棄烏克蘭,這不是撿了個芝麻把西瓜給丟了?
數十萬全部武裝的軍隊,向實際上被他們包抄的幾千個德*人投降了。在利沃夫城內的本國記者看到了有史以來最荒唐也是最歡樂的投降。
“那麼,赫魯曉夫同道,”斯大林的語氣已經放沉,“你有信心毀滅他們嗎?”
“或許我們要考慮履行轟炸巴庫油田的打算了!”溫斯頓.丘吉爾說,“因為德國人大部分的石油都來源於巴庫和外高加索的大油田,如果我們能把那邊炸平,德國的戰役機器很快就會因為貧乏石油而停止運轉。”
“這這這……這些烏克蘭人都瘋了嗎?他們都瘋了嗎?”
1939年9月9日,全部歐洲都被突如其來的劇變給驚呆了。
“和英法締盟?”斯大林哼了聲,“和沙皇尼古拉二世一樣?”
“利沃夫本來就是德意誌的都會,那邊本來叫倫貝格,20年前還屬於奧匈帝國和奧天時帝國,現在德意誌和奧天時完成了歸併,也能夠當作是擔當了奧天時帝國的法統。或許在倫伯格的市民看來,德意誌纔是他們的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