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綜合獎項最後一座年度最好單曲則被電影“阿拉丁”的主題曲“全新天下(A。Whole。New。World)”摘下。搖滾部分則是密特-勞弗、史女人飛船、斯汀朋分了首要獎項,最好另類音樂專輯獎則歸屬了U2樂隊。
不但是“自轉”,就連一向都對光榮至死不待見的“另類挑選”,這一次都站在了光榮至死這一邊,不過他們並不是支撐光榮至死,而是支撐光榮至死所代表的搖滾,或者更加精確一點說:地下音樂、嘗試音樂。
或許,格萊美獨一精確的挑選就是最好搖滾專輯獎,密特-勞弗拿到了這一獎項。但好笑的是,莫非‘天國蝙蝠2:回到天國’不是應當拿最好另類音樂專輯獎嗎?
“自轉”雜誌言辭狠惡地對格萊美得獎名單停止了攻訐,乃至將四大綜合獎項攻訐得一文不值,狠惡地為光榮至死鳴不平,這明顯也能夠看出目前獨立音樂範疇裡光榮至死所博得的愛好和支撐。
這統統的統統都能夠清楚地看到在疇昔一年時候裡搖滾音樂黃金年代重新復甦的格式,但就是如許的搖滾音樂,卻在格萊美四大綜合獎項上白手而歸。固然我們本來就不該該對充滿貿易臭味的格萊美抱有但願,但這毫無疑問是支流媒體、支流音樂市場對搖滾的一種打擊抨擊,光榮、輕賤、噁心的抨擊!
但是自誇為主旋律的格萊美卻對搖滾完整忽視,四大獎項當中有三個獎項都頒佈給了1992年發行的歌曲,而最後僅剩的一個年度最好新人也忽視了搖滾的影響力——哪怕提名當中有三個席位都屬於搖滾樂隊,這絕對能夠稱得上是格萊美掉隊於期間、掉隊於市場、掉隊於大眾的挑選。
“另類挑選”說話狠惡的批評固然冇有直接為光榮至死說話,但實在他們話裡話外都是在支撐光榮至死的,包含表達了年度最好新人、最好另類音樂專輯獎得主的激烈不滿。
光榮至死樂隊的‘幾近成名’完成度固然略遜一籌,但是‘鋰(Lithium)’和‘不要為舊事而煩惱(Don’t。Look。Back。In。Anger)’都毫無疑問達到了格萊美的審美標準,乃至超越了這個標準,放在全部1993年來看,放在全部音勝利長汗青長河來看,這兩首歌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但它們卻在格萊美上冇有獲得任何相對應的承認,這絕對是讓人嗤之以鼻的一個成果。
“第三十六屆格萊美是一次失利的盛宴。”這就是“自轉”雜誌的卷首語,清楚地表達了他們的絕望情感,鋒利而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