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嶽飛征西[第1頁/共4頁]

狄烈將嶽飛的奏疏與總參謀部絞儘腦汁,打磨了近一個月,才堪堪完成的計劃,並列放在一起——兩個計劃,驚人的分歧。

天健元年事末,華國與夏國因鎮州流血事件反目,雙邊乾係降至冰點,堪比此時季候,兩國均在邊疆集結雄師。固然火藥味很濃,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但終究也還是冇發作戰役——老天爺不準啊!

除了春耕,另一樁大事就是戰役了。一個帝國,要想崛起,不過兩件事罷了——耕戰!

禦案上另有一份計劃,是十二師的嶽飛發來的,不知這位本來汗青上南宋第一名將,會有甚麼獨到觀點,或者說,與趙、傅二人大同小異?

以上兩個都是慢慢推動、穩打穩紮的滅夏計劃。這兩個計劃勝在穩,缺點就是慢,乃至能夠說是冗長而拖延。

華國建國第一戰——征西之戰,即將打響。

中國自古就是個農業社會,農為百業之先,無農不穩。對於一個新帝國而言,農業穩定。國度才穩定,農業生長。國度才生長,這但是第一等大事。對於如何生長農業,狄烈覺恰當初在天樞城時,就已嘗試實施的農副業、畜牧業、漁業,連絡生長,是個很好的門路,

而夏國采納的對策是,以堡壘對堡壘,一樣大肆修堡築砦。近三十年來,宋、夏邊疆,橫向不過千裡,縱向不過百裡的扁平梭狀之地,百寨遍及,砦堡縱橫,構成極其龐大的縱深防備體係。兩國打來打去,都是環繞著這些小砦大寨展開,極少能攻入府州。

按戶部最新統計,國防糧食儲備量勉強隻夠支撐一場五萬擺佈的軍隊,打三到四個月的戰役。這還是得益於在北伐期間,獲得宋國的糧食方麵大力援助,加上滅掉金國後,從金國倉稟中緝獲大量存糧,所堆集的儲備支撐的成果。

這個夏季,是狄烈五年來過最舒坦的一個夏季,那裡都不消去,就在宮殿裡貓冬。白日批閱奏摺,早晨儘力耕耘。天子看似尊極天下,實在過得比底下的官員還幸苦——起碼從年月朔至十五,各處衙門都封印閉衙,休沐過節去了,唯有他這個天子,永久冇有歇息日,還得為來歲開春天下的耕作題目,費心吃力。

按總參對比本國與夏國的戰力及兵力擺設,以及後勤給養跟進環境。如果出動五萬以上兵力,按以上兩個計劃,沿宋軍既往進軍線路打擊夏國,光是肅除沿途這些密密麻麻的據點,然後逐城逐州進擊,最後殺到興州,最快也得要六到八個月,這還是非常順利的環境下。如果夏軍反擊狠惡,來回爭奪砦寨,像既往與宋軍那樣打拉鋸戰的話,那麼即便拖上一年,都是有能夠的。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