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鬼家傳承當中,十有八九是進犯之法,即便有一些防備功法,也無人情願修煉。像肖逸那般,肯將渾厚靈魂凝為靈盾來用,實屬異數,可謂奇葩。
不過,肖逸雖認同了惠通之言,心中卻非常清楚,名家與彆家之論並不衝突,隻是先名而後行罷了。
百家之人見狀,無不大奇道:“此人竟敢疏忽墨家钜子的進犯,莫非身懷甚麼秘術,有恃無恐?”皆拭目以待,看其如何應對。(未完待續。)
隻聽林月河俄然直指佛家,道:“佛家表情超凡,無喜無怒,淡看德怨,此法當然是好,但是世人生於凡塵,受世俗騷動,隻怕除了削髮人以外,再無人能到達到那等表情。如果世上之人,都削髮做了和尚,當然天下承平,但是和尚不娶妻、不生子,百年以後,隻怕世上要無人了。”
百姓還矇在鼓裏,諸子百家之民氣中卻非常瞭然,忙望向林月河,看他如何應對。
聞者一愣,頓時深思道:“是啊,我若鬥不過對方,還如何抱怨?”並且,既然對方勇於施怨,定然在某方麵優於本身。麵對一個優於本身之人,又如何故怨抱怨?想到此,頓時對墨家之道表示思疑。
見了對方氣勢,林月河頓時明白,以其當前修為,要單獨相抗,甚為勉強。但是在這等場合下,他若出了醜,百姓不明就裡,隻會以為鬼家不如墨家,對鬼家名聲大損。
佛家弟子齊誦“阿彌陀佛”,因五蘊皆空,風俗了逆來順受,並未辯駁。
又聽了幾個小家之言後,鬼家林月河上場,說道:“****,乃人之本性,不成消逝。受外界影響,****必將竄改,表情亦有起伏。受人以德,則心生感激;受人以怨,則心生怨懟。此乃人之常情。”
肖逸曉得鬼家善揣摩之道,聽到此處,已經猜想道:“鬼家講的是報酬對報德抱怨的影響。”
並且,靈魂進犯與靈魂防備的修煉之法辨彆甚大。靈魂進犯要聚靈魂於一點,靈魂防備卻要將靈魂均勻漫衍。對於以利至上的鬼家弟子來講,破鈔時候修煉靈魂防備之術,無異於華侈時候。
林月河又望向陰陽家,說道:“以德抱怨,當然高風亮節,令人讚歎。但是,世人並非都是高貴之人,無德小人比比皆是。希冀無德小人能被德感化,無異於癡人說夢。為怨者得不到獎懲,將永久為怨。如此一來,以德抱怨劃一滋長不正之風,實不成取。”
名家善辯,在前麵數家幾近把報德抱怨體例都論完以後,卻劍走偏鋒,分解德怨的本源題目,搏得世人讚歎。其論道之法,很有值得學習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