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策實在賭的是心機:三國連橫,項燕不把岌岌可危的局勢放在眼裡,不以此為急;秦軍則不以斬首授爵為急、護軍司空馬不以呂不韋離職為急。歸正誰先忍不住就會主動決鬥。
見軍陣乃是方陣,想到廉頗說的‘克服之法不過二者’,再看到由八十個籌子構成的中軍皆是單行,而擺佈兩軍籌子雖少,卻有三至四行,頓時瞭然此陣的戰術企圖。
“護軍為何物?”熊荊問道:“另有那呂不韋為何要伐楚國,我楚國何時獲咎於他?”
“此戰凶惡,勝負難料。請大王準末將尋一小小假扮大王,王者儀仗駐留……”
板著臉的項燕可貴笑了笑,他天揖後才道:“此戰以佯敗以後再行佈陣為最難,其他皆易。
熊荊此時俄然感受有些眩暈,他感覺此戰很像迦太基與古羅馬的坎尼之戰,批示這場戰役的漢拔尼因此被西方奉為計謀之父。他如何也想不到四百多年前楚軍也有過這類中軍佯敗後撤、兩翼包夾側擊的典範戰役。
“大王……咳咳,”彭宗說話了,他美滿是以議戰的口氣。“大王可知鄾(you)之戰?”
“大將軍覺得我軍若退,那監軍必趕著蒙武與我一戰?”熊荊再問。
“末將不敢!”大王說‘請’,彭宗臉上不覺一紅,當即揖禮表示不敢。他揖後扼要道:“先君武王之時,我楚師及巴師與鄧師戰於鄾,此戰我軍以鬥廉為帥,戰車八十乘,巴師百乘,鄧師之帥為大夫育甥、聃甥,戰車百五十乘,鄾人另有百二十乘。初戰,鄧師不克巴師,巴師也無勝鄧師,鬥廉則令楚師橫陣於巴師之間……”
“恰是。秦軍與戰全為斬首授爵,我甲士數雖眾,實乃弱於秦軍,且秦軍新勝,必願與我一戰,此時不戰乃是等候援兵、計使我疲故。然若我軍逐今後退十五裡,作避戰之勢,秦軍必急。一日十五裡,兩日即三十裡,三日則四十五裡,四日便是六十裡,五日將近八十裡,當時已近息縣。秦軍早懷戰意,斷不會再讓我軍再退回息縣,蒙武定被那護軍司空馬所斥,以其畏敵不敢戰。”
“大王賢明,此戰我軍正欲行勾擊之法。”項燕看向熊荊的目光已是分歧,兵法在他看來是要靠悟的,但冇想到兵馬平生的廉頗早就化繁為簡,大綱挈領的把統統打擊戰陣的戰術企圖歸納為兩種:要麼中擊,要麼勾擊,舍此再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