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就是,讓沈毅在淮安,如何便利如何來,不必事事上報。
洪德天子說,能夠許沈毅便宜行事,但是須得還淮安軍派一個監軍疇昔。
“實在是看不過眼,該給朝廷上書,便給朝廷上書。”
“到了淮安,子恒隻當我不存在就是。”
沈毅拍了鼓掌,恍然道:“想起來了,本來是袁少卿,當初在福建,我還說回建康以後,要請袁少卿喝酒來著…”
兩小我客氣了好幾句話以後,袁副憲纔看著沈毅,問道:“未知子恒甚麼時候解纜去淮安,愚兄歸去以後,也好有所籌辦。”
值得一提的是,兵部尚書薑簡的孫子薑明,已經解纜趕往淮安,他並不是孤身一人去的,還帶去了一個小火伴。
沈毅起家,拉著他的衣袖,淺笑道:“來都來了,還走甚麼?在舍間吃一頓飯再走。”
“陛下交代,讓我去淮安以後,多聽多看,但是儘量不要說話。”
袁檀點頭,淺笑道:“明天冒然登門拜訪子恒,是有些事情,要提早與子恒說一說。”
這個過程,都是在洪德天子親政以後完成的,也就是說,他必然是毫無疑問的天子死忠,是絕對忠心於天子的。
在這件事情上,戶部很痛快的給撥了錢,以兵丈局的速率,估摸著半年時候以內,就能連續把淮安軍需求的甲冑,以及箭矢,兵器之類的武備,送到淮安去。
沈毅臉上帶著笑容,開口道:“香庭兄既然是監軍,那麼就該如何來如何來,在淮安,如果發明有甚麼不對的,便立即跟小弟說就是了。”
到這裡,沈毅需求在淮安籌辦的事情,就籌辦的差未幾了。
此人見了沈毅以後,立即快走兩步,笑嗬嗬的拱手施禮:“見過沈侍郎。”
而禦史巡查天下,派袁檀這個三品右副都禦使去淮安,做這個監軍,正合適不過。
沈毅淺笑:“小弟洗耳恭聽。”
除了朝廷的聖旨以外,朝廷的兵丈局也開端儘力開動,給淮安軍出產甲冑。
沈老爺笑嗬嗬的說道:“普通官員說錯話,最怕的就是禦史台禦史彈劾,袁兄現在已經是禦史台的憲台,怕個甚麼?”
此人淺笑道:“我姓袁。”
禦史台副都禦史是正三品,偶然候出去外放巡撫的時候,就會掛這個頭銜,比擬較於先前的大理寺少卿來講,是實實在在的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