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送到他們手裡,那轉頭我再去多籌辦些東西,另有峰兒的衣裳鞋襪,家裡的山貨大安喜好吃,花兒喜好吃我做的辣醬,我也給她裝兩罐子,晴兒你說能帶得動嗎?”
“本年剛好是咱福娃的週歲生辰,照著咱這邊的端方是要購置酒菜來道賀的,還得請親戚朋友們來家裡吃頓飯。”
說話的當口,楊若晴從罈子裡取出一小塊光彩如同乳酪般的花油放到熱鍋裡,冷油剛沾上燒得滾燙的鐵鍋,立即冒出滋滋聲,熔化出一絲絲晶瑩剔透的油積聚在鍋底。
孫氏應了聲,風風火火跑了出來。
“誒,來了來了。”
炒粉圓子出鍋的時候形狀跟剝掉皮的荸薺很類似,隻不過兩麵在鍋裡煎得帶上了一層薄薄的金黃,吃在嘴裡外脆裡軟,是長坪村這一帶每年中元節最具特性的一道菜,的確能跟過年時候的肉丸子肉餅相媲美。
王翠蓮在燒火,看到她把那隻罈子拿出來,從速站起家探了個頭過來瞧。
福娃的生辰是在農曆的七月十六,剛好是明天。
除彆的還磨了米粉,揉了肉沫和鹹菜蔥花出來,捏炒粉圓子。
而板油如果冇有措置好,會有些膩歪,乃至有些腥臊。
這不,楊若晴從一排的小罈罈罐罐裡挑出一隻成人拳頭大的小罈子,擦去內裡的灰,放到鍋台上。
而像楊華忠家如許的殷實人家,又把孩子當作掌心寶的,那對夢嘎婆的虔誠和孝敬天然更不消提了。
“這油可真香,光是嗅著就覺著餓了……”王翠蓮深吸了幾口,讚歎道。
楊若晴笑著點頭:“一隻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反正我會給錢給鏢局的,娘你想捎帶啥就籌辦吧,不過,新奇的吃食最好不要捎帶,天熱,路遠,還冇出慶安郡就得壞,乾貨和封了口的鹹辣椒醬能夠。”
豬身上有板油和花油。
並且,駱家用來做炒粉圓子的油也很講究。
固然本身是楊家的閨女,但同時也是駱家的媳婦,像這類傳統節日也不能一味的待在孃家幫手,重心還得放在夫家。
夫家有長輩,有孩子。常日裡多對孃家照顧點,在夫家和孃家之間找到一個均衡點。
“另有這些小衣裳,都是我們給福娃籌辦的,回甲等過完生辰我找順風鏢局給捎去都城給他們。”楊若晴又承諾。
這邊有劉氏幫手,楊若晴天然也不消留下來,她從速回了駱家籌辦跟王翠蓮一塊兒燒晌午餐。
福娃的搖籃就緊挨著大安和小花的婚床,床上鋪著紅色絨毛墊子,墊子上整整齊齊擺了將近十八隻碗,每隻碗裡都裝著五色生果,紅豆,紅棗,糯米,煮熟的紅雞蛋,以及其他各種精美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