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一進清河縣就傳聞,王家連著死了三口,王婆子連他表哥表弟一個接著一個都死了,想起當時王婆子欺他年小,謀奪他家房產的舊事,不得不信報應二字。
李家婆娘約莫也是怕她多想,忙道:“你李叔今兒去上廟,逛到了中午,尋了個茶棚吃茶,正巧就趕上了王青,提及剛從外縣裡做了活返來,這纔想起來,王青在雙橋村可不學的一手好木活兒,想著你這裡正尋木工呢,問了王青,便帶了家來,提及來,你們也都是一家子,正巧也見見麵,免得外道了。”
眼瞅著到了七月十五,趕上這天,李大牛要去縣邊的東嶽廟上廟,便讓婆娘來問宛娘:“可有甚麼要捎的東西?”宛娘忙謝了說:“不消捎甚麼來。”
話說自打王青來了,宛娘垂垂覺出了家裡有個男人的好處來,王青彆看人生的高大渾厚,手卻巧人也勤奮,舉凡擔水,劈柴,一些搬搬抬抬的重活兒,有了他都不當個事了。
說話間,光陰如梭,轉眼已是立秋,宛娘把本身的東西清算光臨街鋪子後的小屋裡,秘聞鎖了,也怕人來人往的,讓人瞧見了那些金飾衣裳,莫非個來處。
王青稀裡呼嚕吃了個底兒朝天,抹了抹嘴,連讚了幾聲好,宛娘抿嘴笑了笑,把前街上原王青家的屋子地契尋出來要給王青,王青卻堅辭不受,隻說:“他現在屋裡現在也冇個婆娘掌管著,莫如留在這裡的好。”
及至剛過了晌午,宛娘正跟大妮招弟兒在背麵屋裡做活兒,趁便歇著說話兒,忽聽前頭李家婆娘嚷嚷的聲兒:“宛娘,宛娘,你可瞧瞧,你李叔把誰帶返來了?”
宛娘不敢再拿匣子裡的金飾,便把王婆子留下的一根舊銀簪子熔了,稱出一錢銀子,買了返來,這木工卻不好尋。
宛娘哪會識得,李家婆娘笑道:“這是你家的公公遠親的侄兒王青,你婆婆生前提過的,可記得不?”宛娘內心格登一下,不由起了幾分警戒,這李家婆娘把王青給帶返來,可有甚麼心機不成。
在這裡無依無靠的孀婦,想安生的過相稱艱钜,就是她這兒有隔壁李家伉儷常看管著,隔三差五另有前街後巷的幾個浮浪男人來她這裡巴頭探腦的不懷美意,如果家裡有個王青如許的男人,兩人一起守著家過日子,豈不順利。
曉得王青冇吃晌午餐,宛娘忙把他讓到了內裡堂屋,親身下廚籌措了兩碗麪來,用夙起炒的黃豆芽拌了,一碗讓李家婆娘端去給李大牛,這一碗親手遞給了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