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文采普通,吟詩作對隻是略懂一二,韓大人如有雅興,隋唐倒是能夠作陪。”
隋唐見韓瑗如此說,倒也收斂了笑容,道:“韓大人方纔但是給隋唐戴了一頂好大的帽子啊!韓大人說我效仿,我承認,但韓大人說我大唐會如同蜀漢那般,我便不信了,難不成韓大人果然是如許以為的嗎?你說這好笑不好笑呢?莫非諸位不感覺好笑嗎?我大唐的天子就在上方,大唐的臣子也儘數在此,莫非你們都是這般以為的嗎?”
隋唐的這話可無人敢接,接了便是劃一於默許大唐效仿蜀漢,當朝天子效仿劉備,前人雖有不成消逝的功勞,但好的效仿,不好的自是服膺在心。一時之間,竟是令偌大的朝堂墮入僵局。
“其實在我們餬口的這片陸地很大,是我們設想不到的那種大,有很多我們冇有見過、乃至想都冇有想過的事物存在於這片大陸。單就我大唐而言,大師都曉得黃山泰山武夷,但是諸位有冇有想過,過了這些大山又是甚麼處所呢?而在我們這片大陸以外的又是甚麼?”
“既然來大人如此說,那麼隋唐便與大人好好掰扯掰扯。我們便從第一頂高帽子不敬來講,不知來大人可曾聽聞過濟公?哦,如果濟公你都不熟諳,不知來大人可傳聞過諸葛亮?”隋唐話語中自帶著諷刺之意,既然冇有人幫她,那麼她本日便拿這個來濟立威又如何?
“三笑人緣…”
本來隋唐本想低調一些,儘量不要與這些唐朝舊臣太早對上,但本日看來,是她想得過於天真了。也好,既然冇法遁藏,那就破斧成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我這也是剛向來大人那邊學到的啊!如何,是不是很不爽?不過我隋唐並非咄咄逼人之輩,既然話已經說了,那麼我便問一問來大人,濟公歸屬佛門,酒肉穿腸,你可說他不敬,或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另有諸葛亮當男幫手劉備,亦是不跪,卻忠於劉備,你可說他不敬?或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這話出自另一名大臣的口中,隋唐抬眼望去,見到的倒是一名略有些偏胖,站在靠前排的位置,年紀略有些偏大,想必官階定然不低。隋唐衝其微微一禮,道:“大人過獎了,隋唐自不敢當,天下能人浩繁,又豈是我能夠可比的?”
韓瑗聽聞隋唐如此說,倒也感覺有理,笑著道:“冇想到,隋大人年紀輕簡便有如此胸懷,實乃令人佩服啊!不過我傳聞,隋大人的教員,乃是袁天罡大師,袁大師曾深得先帝賞識,一手相術絕學更是幫忙先帝破解很多事。且不知,隋大人都與袁大師學些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