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家駿心中暗道。他當天早晨就找了陳崇、羅玉昆,三人商討了大半夜,終究決定儘快以東宮標準練習軍隊,淘汰老弱,將貧乏參軍潛力的人驅往樂夏防地。那邊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建堡設寨活動,需求大量勞動力來加快工程進度,停止屯田出產。
董學禮探知“羅賊”有過萬人,遵循他的尿性不是逃竄就得投降。恰好劉芳亮在前麵又是溫言鼓勵,又是以軍法威脅,軟硬兼施地將他逼上火線,飽受煎熬。
——這的確就是流寇……還是十年前的流寇!
羅玉昆從北關出城,仍舊有些不捨地轉頭看了看東昌府,對送他的朱家駿道:“這裡真不消給殿下搬疇昔?”
“不消,”朱家駿必定道,“殿下冇多久就要來了,來回搬費事。”
朱家駿咧嘴一笑,冇有多說甚麼。府城分歧縣城,一府淪陷但是大罪,不管明、順都不會放過處所守官,哪有那麼輕易就打下來的?在他看來,這支人馬一起“所向披靡”,恰是因為非常明智地冇有去打府城,隻是在縣上占點小便宜,不然早就轟動雄師來征剿了。以是他戰術安排主如果在城外伏擊,線路上也避開了東昌府城。
彆說跟東宮體係比,就是大明其他軍鎮也不成能如此混亂。
眼看著大順軍北逃,一夥打著羅字旗的賊兵圍了城,宋炳奎故伎重施,領著本府鄉紳、耆老,帶上酒漿肉食、銀兩綢緞,恭迎“王師”。
“預祝羅兄旗開得勝!”RS
“董學禮部現在屯兵東昌府,想等他下來打我們是不可的了。我覺得,可用分兵包抄,斷厥後路的體例。三個營彆離進駐聊城核心的二十裡堡、李家寨、沙鎮,從東到西圍成個半月形,看他打不打。此中本陣居中,不管他打誰,我們都能最快時候策應。他如果不敢打,那隻能北逃。劉芳亮既然想看他死,必將會暗中供應董學禮北撤的時候和線路,我們隻需求派出一支偏師便能夠將其擒獲。”
“好吧,聽你的。”羅玉昆嘴裡嘟囔道:“老子暈得很!這些處所上要錢有錢,要糧有糧,為啥子打都不打就投降了?”
羅玉昆細心看了輿圖,又聽了朱家駿的講授,點頭道:“好!就這麼打!實在不可我們就把東昌府打下來!”
大順的東昌府府尹宋炳奎可不是冇見過世麵的傻小子。他是山西洪洞縣人,進士出身。以進士出任一府府尹,不問可知:必是朱明降官還冇來得及升職入京。他之前也恰是故明東昌府知府,見大順天與人歸,非常敏捷地投降了大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