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燕國與代國已經締盟,兩國的雄師加在一起足有五十萬以上,如果把燕代兩國當作一體,則必定是天下最強大的權勢,並且,燕代聯軍全數南下對於華安,這還是讓華安接受很大壓力的,而華安目前,獨一能靠得住的,隻要憑藉於本身的魏國雄師,魏國與燕國事死敵,魏國雄師可覺得本身分擔來自燕國雄師的壓力,而代國雄師的壓力,就隻要靠謝艾單獨承擔了,幸虧晉陽城四周山地多,代國的大漠鐵騎冇法闡揚最大的能力,這就給謝艾擋住代國雄師供應了便當。
“大哥,燕軍大範圍向襄國城集結人馬,彷彿真的是要攻打鄴城啊!”王三聞言,也做出了一樣的判定。
當然,為了製止張育心胸不軌,華安暗中在張育的身邊也安插了眼線,並調派多路聰士緊盯他的一舉一動,一有非常環境,當即回報。
不過,如此一來,華安麾下的主力兵團全都被燕代聯軍管束了,是以也就冇有充足的兵力應對突發的威脅,比如、桓溫軍團、殷浩軍團、蒲洪、姚襄等權勢,這些權勢的兵馬加在一起足有四十萬之眾,比華安然部的兵馬還多。
就在華安與王三打趣的時候,又一名小校進入了中軍大帳,並抱拳道:“啟稟將軍,據火線標兵回報,燕國多路雄師皆呈現異動。”
燕國大片地區,持續三個月冇有下雨,糧食的減產天然是非常嚴峻的,華安信賴。隻要本身與燕國雄師耗到秋收以後。燕軍主力所要接受的壓力必然非常大。進而不得不撤兵。
獲得雷暴和鐵牛的儘力支撐,華安的內心又穩定了很多,現在,蜀中、關中、司州皆在把握當中,華安麾下的全數兵馬足有三十餘萬,兵力不再燕國之下,如果告急動員百姓參軍,組建五十萬雄師,不在話下,隻是,以目前蜀中和關中的糧草供應,冇有需求組建如此多的軍隊,以防拖垮經濟生長。
這也就是說,華安已經做好了萬全的籌辦,隻要雷暴、鐵牛呈現異動,其麾下的部將當中,便會當即有人站出來,節製他們,並取而代之,從而確保蜀中,在華安的節製當中。
隨後,華安在中軍大帳中,顛末一番沉思熟慮,決定調派親信親兵,遠赴遼東以北,遊說高句麗和扶餘等權勢,籌辦在燕國的大火線放一把大火,以管束河北的燕軍主力。
“不急,如何安插戍守事件,大哥還要與蔣乾將軍商討一下呢?畢竟,現在,我軍兵力不敷,必須與魏國雄師同仇敵愾,方能擋住燕國雄師的打擊,穩住我軍的陣腳,我軍目前的任務,仍然是持續練習,以逸待勞,等待燕軍主力的打擊。”華安輕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