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點了點頭,將司馬昱的親筆信交給王三,輕聲道:“這是會稽王的親筆信,現在,南王雄師已經班師而歸,並占有江州,進逼揚州,大有一舉兼併揚州之詭計,本王不得不當即采納辦法啊!”說完蹙眉思考了起來。
在薊城方向,自從晉軍主力逼近治水南岸,燕王慕容俊便再也冇有睡過一個安穩覺,都城危在朝夕,作為一國之君,慕容俊內心的焦炙是能夠設想的。
“王上,李賁麾下不過五千人馬,僅憑王五和王六麾下的兩萬雄師,便已經占有了不小的上風,殷浩又親身領兵三萬進逼蘭陵,如此便有了五萬雄師的氣力,豈能敗於李賁麾下的五千人馬。”王三大聲說道,明顯,他比較信賴王五和王六,並以為僅憑他們二人的兩萬雄師,便足以擊敗李賁麾下的五千人馬。
華安點了點頭,正色道:“如此甚好,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了。”
華安笑了笑,正色道:“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將不在勇而在於謀,李賁是原魏國大將,是冉閔麾下勇猛善戰的虎將,且經曆了大大小小的無數場惡戰,統兵才氣不是王五和王六所能比擬的,殷浩這類隻會清談的雅士,就更不能與李賁比擬了,並且,李賁麾下的將士,皆是魏國勇猛善戰的乞活軍,戰役力和戰役意誌都要強於揚州軍團,以是,殷浩縱使統領十倍的兵力,也一定能夠大勝李賁。
“王上說的是,不過,治水北岸不遠處便是燕國的都城薊城,如果我軍留下一支兵馬在治水南岸與燕國主力對峙,隻怕很難支撐啊!”王三說道。
一旦桓溫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喪失最大的必然是華安,畢竟,桓溫一旦節製朝廷,便能夠名正言順的減弱華安的權勢,並調派其麾下的虎倀搶占北方的地盤,若華安抵擋,便是抗旨不遵,何況,北方的燕代兩國還冇有完整安定,萬一,華安與桓溫鬨翻了,大晉將墮入內戰,如此,燕代兩國便會有了喘氣的機遇,結果將極其的嚴峻。
見諸將全數支撐本身,華安便正式命令,讓各軍將領遵循要求前去籌辦,此中,除了王猛當即帶領兩萬馬隊返回關中以外,剩下的雄師臨時按兵不動,並等待燕國方麵的答覆。
除了這些兵馬以外,華安親身統領的兵馬便隻剩六萬馬隊、四萬步兵、以及四萬戰車兵,總計十四萬主力兵馬,不過,這些兵馬足以震懾桓溫軍團,何況,在黃河兩岸,另有近十萬的後備留守軍團,算上這些兵馬,華安的主力雄師在返回黃河以南以後,仍有二十餘萬的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