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佛祖敢把孫猴槍彈壓在五指山下五百餘年,觀音菩薩敢用緊箍咒將那潑猴當作提線木偶,生生的將那桀驁不馴的齊天大聖,變成了西方佛教的鬥克服佛,變成了一條狗.....”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堪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孫子兵法》
包文正輕歎一聲,已知自家娘子白素貞和法海的夙怨在前,而現現在天庭蟠桃宴後,隻怕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那法海乃是佛家弟子,必然受人教唆前來發難了。
故而包文正有此一問……
“娘子,以你兩千載的道行,借這“金剛琢”之威,是否能一克服之?”
那捕蛇人就是金山寺法海的宿世,心腸純善的小牧童便是一千七百餘年後“許仙”的宿世,而小白蛇也人緣際會的拜入了黎山老母門下,曆經一千七百餘年的修煉,終究脫胎換骨達到霞舉飛昇的境地,但恩典未報需得了斷塵緣,方能得道飛昇的白素貞。
封神一戰那悲壯且苦楚的過往,早已消逝在光陰長河當中,十二金仙在“九曲黃河大陣”中被“混元金鬥”削去頂上三花,閉了胸中五氣,有其四叛門出教投身入西天靈山,此事觸及到原始賢人的顏麵,故而無人敢提及。
“嗬嗬......”
白素貞雖是冰雪聰明,但目睹官人神采凝重的相詢,心中也是實在費解,但正所謂出嫁從夫,自當據實相告:“官人,你說的法海,不但是我熟諳,一千七百餘年前的你,也曾與其有過一麵之緣......”
舊事悠悠,青城山曲徑通幽,仙氣環繞,自古便是洞天福地,多少求仙問道之人跋涉而來,隻為尋訪有道之士。
“娘子……”
“官人!”
畢竟,黎山老母也隻是無當聖母的“善屍”,白素貞與碧遊宮雖有淵源,卻非碧遊宮門下弟子.......
“娘子,我與天庭的蟠桃宴上,當眾落了觀世音菩薩的麵子,也夾槍帶棒的斥責了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這口惡氣遵循慈航道人的心性來講,自是不吐不快!”
“你與法海昔日無怨,剋日無仇,為何要跟他過不去?”
本來,畫皮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
不寒而栗,五味雜陳湧上白素貞的心頭,這最親,比來,最愛的枕邊人,到底有甚麼樣的過往,為何殺伐如此判定,乃至渾然不將性命放在心上,動輒便要奪人道命……
那腔調委宛婉轉,如水似歌,與世無爭的文雅女子,深知六道循環,報應不爽,隻能苦心的安慰,也好轉圜自家官人的殛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