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友迪則是一臉失魂落魄的站在那邊。
“還彆說,我也感覺,122分給少了。”
在這個環節,每個競聘者的分數相差並未幾,統統人的分差都不超越5分。
電腦前的那人卻又接著讀了下去:“運動員姓名,趙嶽,單位,國度田徑隊,受訓期間成績,亞運會男人200米冠軍!”
另有些人乾脆照著最高分打,每小我都是100分,終究計算成績的時候,最高分和最低分都要去掉,因而這個100分也就冇有效了,賣力打分的這位既落得個好分緣,又不會影響到最競聘成果。
“怪不得能有122分的評分呢,練習出來四個亞運會的冠軍啊!”
固然一樣是全運會的冠軍,但個人項目標冠軍向來都是更有含金量的,以是魏友迪也曉得,接力賽的金牌可要比拳擊的金牌來的更“值錢”,並且也是更加沉重的一個砝碼。
這一刻,冇有人再說“黑幕”的題目,也冇有人說甚麼“蘿蔔競聘”。李戴的成績實在是太超卓了,感覺值得上122分的阿誰評分。
李戴、魏友迪和吳光,三人站成了一排。
“全運會的接力賽冠軍步隊是也是李戴練習出來的?”
“三個都是人才啊!”王平奸刁的一笑:“既然是人才的話,那就不能遵還是規的體例來考查你們的程度,該咀嚼一下,我為你們籌辦的大餐了……”
“第一項的評分就輸了七十多分,前麵可如何辦!”魏友迪不斷地做著深呼吸,儘力的平複著表情。
彆的兩個現場試訓名額被魏友迪和吳光獲得,乒乓球隊的臨時體能鍛練,也將要從這三人中產生。
“我傳聞4乘100米接力賽的冠軍是超等大冷門,傳聞我們省田徑隊派上的都是二線選手,成果卻拿了冠軍。本來是出自這個李戴的手筆。”
第二輪競聘提拔是口試,每個鍛練輪番進入集會室,做一下自我先容,陳述一下對乒乓球體能練習的熟諳,並且大抵的先容一下本身的練習體例。
乒乓球隊主鍛練王平看了看這三小我,一副興趣勃勃的模樣。
魏友迪雙拳攥緊,牙關緊咬,此時他的內心非常的衝突,有不甘,有不平,更有那麼一絲震驚的感受。
這類環境,在構造奇蹟單位內也是常見的。現在的競聘乾部,根基上都得有口試環節,但是口試也都是走過場罷了,終究誰當得上誰當不上,帶領那邊早就內定好了,和競聘的表示冇有太直接的乾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