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也許是弘遠帝果然大限將至,現在已經是不得不站隊的時候了,便有那早就站好隊的朝臣,以及孤注一擲終究決定下注的朝臣們,現在都齊齊往三位皇子門前湧,期盼能在最後關頭使一把力,能將皇後太子打的再無反擊之力,能將身為敵手的其他幾位皇子都踩在腳下,好謀取一把從龍之功。
弘遠帝氣怒交集,嘴角就又有血漬排泄,朝堂下三為皇子俱都跪地喊冤枉,然弘遠帝此時氣氣血不平,早就被氣昏了腦筋,又有早就故意清算著三報酬十二皇子開路……
弘遠帝天然是信賴庚朝賢的奏摺的,不為其他,隻為此人不管脾氣如何卑劣,有一樣倒是為君者所好,便是忠心,且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毫不故弄玄虛,也不弄虛作假,凡是他上奏的事情,俱都是有了實打實的證據的。
二皇子和五皇子目齜欲裂,心中的狂怒的確要破體而出;他們身為七皇子的合作者,天然不敢置信七皇子部下竟真的有這麼大一筆財力,因此,一想到或許恰是覺得內本身的考慮不周,說不定直接就要成為失利的一方,更加暗恨七皇子凶險狡猾、吃香丟臉。
“是,部屬服從。”佩劍撞擊鎧甲的聲音,在沉寂的掉跟針都能聞聲的朝堂上霍霍作響,也隻是半晌工夫,任憑三位皇子如何掙紮喊冤,他們到底被簇擁而上的禦林軍們挾製押往向來隻進無出的天牢。
卻也從未想過,死在這詭譎莫測的民氣中的,竟另有他的父王。
但是,本日也不知怎的,那小老頭說話的聲音明顯也不是很高,可他這一言一詞聽在世人耳中,卻好似有悶雷在耳際轟鳴。
他顫抖動手指指著下方一臉委曲無辜之色的七皇子,喉間一股腥甜往上泛。
他雖生來聰明,又因出世在父母早逝、唯有祖母尚存的秦王府,本身就不比普通少年“天真”,特彆是在經曆過秦承業和秦秉承的連番行刺後,更是對“世事無常”以及“民氣不敷”幾個字非常體味。
舉此一項項證據列舉到麵前,若說弘遠帝不是殛斃秦瓊的禍首禍首,怕是連方知事的童兒都不信。
其三:參奏七皇子貪昧國之重器――蓉城青岩山占地約百十畝的金礦,八年來連續從青岩山搬走黃金約百千萬兩之居,俱都投入軍火製造及招兵買馬,以某造反逼宮!
庚朝賢參奏其一:參二皇子年前平亂,以良民頭顱充做叛甲士數,謊報剿匪及滅敵的數量,謀取軍功,是為殘害百姓,欺上瞞下,罪不成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