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全聽店主的。”兩位掌櫃的道。
鋪子的掌櫃和伴計都站在門口冇有敢過來。
……
趙雩看了疇昔,過來的這小我年約四十歲,穿戴件深褐色的錦緞棉袍,腰中係的絛子上麵甚麼都冇有,連塊玉也冇掛著,頭上戴的桃木簪子,一身的簡樸,但是眼睛鋒利,說話的腔調固然恭敬,卻又有種不容質疑。
趙雩就是如許的人,公事公辦,救災要儘力救,但是賬目也得起碼清楚,不能到最後亂成了一鍋粥。
“我這邊另有效的莊子上的東西,專門立了一本帳,這也是莊子上那邊的賬房先生要我們如許做的,說等最後一總兒算賬的時候,能夠和他們那邊的對,兩邊也不消說不清楚。”
似有不滿?
馬車出了城門,還特地的停在了一個位置上,成婆子翻開車簾子跟內裡的趙雩道:“夫人,從這裡往西邊看,能看的很清楚呢。”
“我們的粥攤子已經撤了,米還剩了一大半呢。我們的粥攤子倒彷彿成了標示一樣了,就在我們粥攤子四周,街頭街角的,大戶人家的施粥棚子搭了很多,那條街都將近成了施米一條街了。”成婆子笑著道:“這一次我們在通州那邊也花了很多銀子,兩位掌櫃的想返來跟您稟報一下賬目,不過這幾天還忙著,想等著……”
翠妞還在問著。
成婆子承諾著忙去了。
趙雩便笑著起家道:“我就不遲誤你們預備了。”
絲綢、皮料這些倒是一匹冇動,不為彆的,隻是因為這些東西在救災的時候拿出來也冇用,還不如那些棉布粗布有效呢。
“過年也冇有歇息好,通州城裡又還冇規複,加上貨色之前冇時候備齊,正月十六日開門的話有些勉強,是以再給你們十四天的時候,仲春月朔正式放炮開門,這十幾天,你們先歇息幾天,前麵留個三五天的,籌辦籌辦。”
莊子那邊出的是大米和柴炭,柴炭用的多,大米用的還算是少了,主如果過了一陣子以後,施米的大戶人家多了很多,給哀鴻柴炭棉被甚麼的,這些在內裡看不到,但是施米棚子一撘,特彆顯眼,是以大師都去施米,真的送棉被柴炭甚麼的人反而很少。
暖妞想請趙雩上二樓,趙雩笑著點頭:“不上去了,端椅子過來在這裡坐著說說話就行了。”
“伴計們有照著正月十六日開門的時候趕過來的,也冇乾係,這些天的人為還是的結算,讓他們在都城街麵上轉轉,看看同業的鋪子甚麼的,體味行情,也是必備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