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三點了點頭,算是迴應,繼而問道:“說說吧,到底是如何回事?”
“天呀,我到底看到了甚麼?子岡款呀!真的是子岡款啊!”董德昌衝動的手都顫抖了。這讓於飛擔憂他會一不謹慎把執蓮孺子摔到地上。
提及來董德昌在古玩行裡的輩分不算低了,何如黃永三的輩分實在太高,並且門下弟子浩繁,此中一些在玉器行都是呼風喚雨的人物,要說黃永三執玉器行之盟主也不為過。這是董德昌遠遠比不了的。
見到董德昌出去,黃永三笑道:“小董呀,又淘到甚麼寶貝了?”
相傳明穆宗朱載垕聞知陸子岡技藝高深,用心給他出了個困難,要求他在一枚小小的玉扳指上雕百駿圖。彈丸之地,十駿尚顯擁堵,何況百駿!而陸子岡最後卻用戔戔三匹駿馬,締造了百駿入城的恢弘氣勢、萬馬奔騰的浩浩氣象:在重巒疊嶂的遠景下,一匹馬已馳騁入城,一匹正向大門奔馳,而最後一匹,則方纔在山穀中暴露馬頭,僅此一筆,就給人以無數馬匹藏身山間,呼之慾出的激烈震驚。
“黃老,您先看看這個。”董德昌將盒子翻開,將送子玉觀音拿出來遞給黃永三。
“黃老,您如許不是折我們的壽嗎?”董德昌說。
董德昌笑著說道:“黃老呀,此次的寶貝可不是我的,而是這位於飛小朋友的。”
黃永三在桌子前坐下來,翻開燈將送子玉觀音細心的看了一遍說:“這個蓮葉有點古怪。”
黃永三口中的“吳”也就是姑蘇,姑蘇的玉琢工藝刀法粗暴有力,鏤雕卻非常邃密,明朝時更是被推為天下之首。宋應星《天工開物》以為“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到明朝中晚期,更是呈現了一批玉琢大師,比如陸子岡、劉諗、賀4、李文甫、王小溪等都是琢製小件的妙手。乾隆年間傳播下來的桐蔭仕女圖也是姑蘇工匠的作品。其底部陰刻乾隆帝禦題文:“和闐貢玉,規此中作椀,吳工就餘材琢成是圖,既無棄物,又完璞玉。禦識。”可惜的是,到了清宣統期間,姑蘇玉器銷路日趨減少,漸趨式微。
這一份眼力讓董德昌和於飛佩服的五體投地。於飛從始至終就冇看出來有甚麼題目,而董德昌是在機遇偶合當中發明瞭分歧,黃永三卻冇有藉助任何東西,隻是看了一遍便發明瞭蓮葉有古怪。
房屋正中放了一個紫檀桌案,上麵除了一盞聚光燈和各式百般的東西外再無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