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大人,揚州遭倭,左軍遇伏,你可得知?”
“最盛家屬不知,有一人卻大家敬佩,姓李名春宇,天命年紀,乃是當世大儒,淮南官員多出自其門下。”
薑堰卻並不計算。
“下官已知,倭患猖獗,已非邇來之事,可惜朝中奸臣當道,君上不得而知。”
“不必,殿下予本將軍便宜行事之權,聽聞李春宇嫡長女愛好詩文,每年必於府長停止詩會,是以可否得李家喜愛,全憑梁先生才調。”
“梁先生亦是科舉出身。”
梁錚心中不信,麵上卻不肯令薑堰尷尬,隻得從命。
淮右、浙東亦是如此,兩地富庶,富商天然不肯成為砧板魚肉,便費經心力培養文人。
見楊暢懷麵色冰冷,鄭乾不敢再言,隻得悻悻分開。
李春宇大笑。
現在薑堰借世家大族打擊文官,天然震驚文官個人好處。
“李春宇座下共十二弟子,世人皆稱十二文曲,此中之首,當屬姑蘇知府尹天賜。”
“薑堰若要與李家聯婚,怕是亦會如此,我們等著好戲收場便可。”
兩隻老狐狸相視一笑,明顯各懷鬼胎。
“淮右乃大夏龍興之地,梁先生該當曉得,此處何家最盛。”
“看來梁先生亦與其有一麵之緣,引本將軍一見。”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便已出山,何況所謂文官之首?
尹天賜不比李春宇,因任要職,飛魚衛批示使召見,不得不從,因此不一時前來拜見。
“尹大人不必多禮!本將軍敬慕賢能,數次求見尊師,皆不得見,不知為何。”
“公然瞞不過李先生!現在太子殿下勢大,欲以所謂選賢逼迫科舉,豪門庶子無可晉升,李先生作何感觸?”
楊暢懷略驚。
楊暢懷笑的合不攏嘴。
“好,命其來見。”
薑堰自知,這李春宇想是不肯參與紛爭,這才如此躲著。
“權當談天。”
“相互相互!”
詩會一事,薑堰能丟人更好。
退一萬步講,哪怕其事前買詩,有備而來,生殺大權全在李春宇,因此隻要其呈現,不管勝負,皆已完整得勝。
“楊首輔多日不見,竟比先前更加意氣風發,真是越活越年青了。”
是以任憑這一乾人等如何輕視楊暢懷,亦會與其同氣連枝。
“前時殿下紈絝,曾令媛買詩,此中不乏上乘作品,隻一首,便可令你俘獲芳心。”
中軍則因多重啟事,處所權勢所占比重不大,是以被楊係死死握住。
“下官姑蘇知府尹天賜見過林大人。”